佛教與道教文化的簡單區別

佛教和道教之區別從宗教的比較學上可以這麼看這個問題。

所謂宗教,實質上就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思索。因為自從人類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以後,就反覆追問人生的價值意義,“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最終到哪裡去”,而宗教就是對這種追問的回答。
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在本質上是對於人生價值的評判不同,同時是在這種不同的人生價值判斷上建立了各自的信仰體系。
佛教的經典中曾記載釋迦牟尼佛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四種痛苦,而產生出家修行的念頭。宗教學者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的最初動機。所以,佛教對人生價值的基本判斷是,人生是苦海,是火宅,一切皆苦。而只有實現涅槃,才能脫離苦海,脫離人生之中苦難的輪迴。也就是說,在佛教,人生價值要以實現涅槃才有意義。
佛教的信仰體系是把人生的價值放到彼岸去實現,放到未來去實現,這是佛教的一個基本特點。

佛教與道教文化的簡單區別

太極圖

道教則是崇尚人生的現實價值,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活著,就在於享受人生。相比於佛教認為人生是苦海,基督教認為人生就是贖取原罪,可見道教的觀念和其他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道教的信仰目標是成仙,即長生不老。所謂長生不老實質就是把人生無限延長,通過這種無限延長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由於佛教和道教的信仰體系不同,信仰目標不同,因而這兩種宗教的宗教實踐也不同。
佛教的宗教實踐表現為剋制個人的一切慾望進行修行,甚至苦行,以求儘早實現涅槃而成佛。
道教的宗教實踐則是集中在內丹和外丹的煉製上。所謂內丹就是通過氣功等手段,實現脫胎換骨,以實現生命的無限延長,即成仙。而外丹則是通過煉製某種藥物,服用後幫助自己生命體內丹的儘快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