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城讀書角:難以割捨的精神家園

玉城讀書角:難以割捨的精神家園

讀者在新華書店閱讀。

玉城讀書角:難以割捨的精神家園

讀書是思想進步的途徑。“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記者探訪位於玉城各處的讀書角,看到各書城、書屋正以各自獨有的文化特色,讓玉林這座歷史老城,散發著濃厚的文化韻味。通過讀書,疫情的陰霾正在玉林人民的心頭漸漸驅散。

讀書角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

推開玉林市稅務局活動室的大門,一塊弧形LED高清屏幕首先映入眼簾,屏幕前是小講臺和階梯形觀眾席,可容納100名觀眾。通過屏幕,可以將書籍內容投影在屏幕上。屏幕旁便是由滿牆三面書櫃近萬冊圖書組成的文化區,這裡設置了電子圖書借閱機,用微信掃一掃就可以下載自己喜歡的書籍,實現無紙化閱讀,滿足了幹部職工隨時隨地閱讀的需求。

“一有空我就會進入讀書角閱讀。”玉林市稅務局機關黨委幹部陸瑾告訴記者,活動室的讀書角深受幹部職工的喜愛,每天下班時間是借閱圖書和下載電子書的高峰時段。讀書角的設立,充實了幹部職工的業餘時間,成為了人們的精神家園。

在中國建設銀行玉林分行,“善建者·閱吧”設在大廳兩側的樓梯角落,一張桌子配上一張沙發,成為前往建行辦理業務客戶讀者的書香角落,所陳列的書籍涉及文學類、管理類、勵志類、黨建類、業務類等,不少前往建行辦理業務的客戶利用“碎片時間”,根據自己的讀書喜好選擇相關書籍閱讀。

75歲老人,堅持讀書60年

疫情之下,玉林市圖書館有限開放閱覽室,施行限時限流進館政策,家住東明社區75歲讀者文自平,卻幾乎天天通過預約進館,借閱讀書。

“這是位忠實的老讀者了。”玉林市圖書館副館長覃祖敏介紹,市圖書館很多工作人員都見證了這位讀者從工作到退休、從黑頭到白頭的閱讀歲月。文自平,已是市圖書館的老朋友。

“近60年了,這輩子見證了市圖書館的三次落址。”文自平感慨道。他告訴記者,他還是個小少年時,就愛往當時的玉林縣圖書館跑,借閱小人書和童話、小說等。1991年,圖書館搬遷至市教育中路,距離自己家遠了,他還是一步一步從家裡走過去,堅持每週借閱圖書。現在,看著現代化的市圖書館新館開放在即,他發自內心地高興。

“圖書館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文自平說,近60年的閱齡,自己從學生、工人直至如今退休在家頤養天年,是讀書給予他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堅強面對半生的風風雨雨。

市民越發喜愛“紅色書籍”

“學習強國”搬到了線下!記者走進玉林市新華書店看到,書店開闢了大片角落,作為“學習強國”線下學習體驗區。“學習強國”APP內眾多精彩內容,經過分類印刷成冊,一本本整齊陳列在書架上,吸引眾多讀者特別是黨員幹部前往閱讀、購買。

“從‘學習強國’中可以瞭解祖國的紅色歷史,瞭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在新華書店借閱書籍的讀者梁蕭告訴記者,自己剛剛於去年大學畢業,正在備考研究生,每天都會從東明社區的家裡前往新華書店複習備考,同時讀一讀‘學習強國’的線下圖書版。

由玉林市黨群服務中心與玉林市新華書店以共駐共建共享共治方式共同開辦的城市書房,也設立了大面積的紅色讀書角。記者看到,紅色讀書角不僅吸引了黨員幹部紛紛前往借閱圖書,還有家長帶著孩子,手把手教孩子閱讀紅色歷史書籍,講述紅色歷史。“讓孩子充分了解新中國的來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讀者陳蔓說起帶孩子來讀書的目的。

紅色書籍,正越來越受市民群眾的歡迎與喜愛。

原標題:難以割捨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