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現在農民進行種植大棚蔬菜的收益相對於露地種植更高,大棚蔬菜有著廣泛性的市場需要。

在最近幾年大棚種植西葫蘆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大棚西葫蘆種植的關鍵在不僅在於提高產量,而且還要優化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提高大棚西葫蘆產量和效益目標。大棚西葫蘆在種植的過程應通過加強溫室防蟲害的控制的前提下,有效防治大棚西葫蘆減產情況。因此,菜農應當根據大棚西葫蘆的種植情況,有效的採用病毒病防治措施,以滿足種植大棚西葫蘆的需求。


我們農民在種植大棚西葫蘆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病蟲害會嚴重影響西葫蘆質量和產量。今天以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為例,造成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因土壤中有寄生菌或通過農作物進行傳播的。其次,因菜農粗放管理的導致引發大棚病毒病的問題。對此,菜農在防治西葫蘆病毒病的過程中,應通過補水、補肥的前提下,重視消除蚜蟲等蟲害對大棚西葫蘆的種植影響,配合多種綜合防治措施,從而達到有效消除各種傳播途徑對西葫蘆病毒病產生的影響。


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為了能夠有效對大棚西葫蘆進行有效防治,流芳針對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的發病規律做以詳細分析,找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幫助有需要的農民有效解決西葫蘆因病毒病而導致的減產情況。

一、大棚中被病害危害後的植株表現[三個明顯症狀]

二、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的病發規律[三個主要病發條件]

三、加重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為害的原因[三個因素導致病情加重]

四、如何防治大棚西葫蘆病毒病毒更好[四個管理措施促壯又保質]

一、大棚中被病害危害後的植株表現


在大棚西葫蘆種植過程中植株相對容易發生病毒病,而西葫蘆病毒病的主要症狀主要表現分為捲縮、花葉、混合的三種症狀。隨著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的逐漸加重會導致植株葉片發生萎縮卷葉,以及存在線葉和葉肉殘缺的情況。當植株葉片存在黃化、褐化等症狀時,都表現植株已經正在被病毒病所侵染。

  • ﹝1﹞皺縮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西葫蘆植株葉片上出現皺紋,葉片變小逐漸出現裂片。同時在西葫蘆果實上也會出現花斑,嚴重會直接導致整株西葫蘆枯萎漸而死株。
  • ﹝2﹞花葉症狀是在種植西葫蘆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被病菌侵染的植株葉片會出現黃綠不均勻的斑點,發病過早防治不當會造成整株西葫蘆萎縮蔫秧。
  • ﹝3﹞混合類型它主要症狀是兼顧花葉型或皺縮型兩種的症狀結合。在西葫蘆發病後,導致整株西葫蘆生長緩慢,對花發育不良且不容易坐瓜。就算坐瓜果實小且有瘤狀突起,完全失去食用和商用的價值。因此,在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對已經染病的植株或是病殘老葉,有角形壞死斑出現,應及時清理出棚。

被侵染病毒病的西葫蘆植株一般都會存在萎縮或葉片變小且結的果實也會變小,而且在果實上還有發生不規律肉瘤出現,同時根系會變淺且有果實脫落等情況,這些表現都會直接影響西葫蘆的質量和產量,進一步阻礙了豐產豐收的基礎條件。


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二、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的病發規律


1) 病毒病主要的傳播途徑分為三種,一是因蚜蟲、粉蝨以及薊馬等蟲害傳染所致,二是菜農在農事操作時與染病植株接觸後感染所致。三是帶有病毒的種子播種後因種子帶毒傳染所致。大棚西葫蘆種植地塊病毒主要通過傳毒害蟲、田間操作等方式進行傳播,一般在七天左右就因病害暴發,而導致減產情況發生。


2) 西葫蘆大棚種植經過高溫高溼、或在相對乾旱的環境下,會促使病毒病加速傳染傳播。在西葫蘆種植過程中,多因蚜蟲和汁液接觸會引發病毒的傳播,在病發的階段溫度一般在 23度左右,在溫度過高的時症狀表現並不明顯。


3) 其次,高溫和乾旱也是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發病的基礎條件,特別是高溫條件下,西葫蘆長勢弱,病毒病就相對容易對植株進行侵染,如果這個階段植株缺水,也是病毒侵染最為嚴重的階段。同時在,種植大棚西葫蘆的過程中,氮肥施用過量,造成植株旺長也容易感染病毒。當地,種植地塊的土壤是否良好,也對作物的長勢造成一定的影響,並且也是加重病毒病蔓延的基礎條件。

三、加重大棚西葫蘆病毒病為害的原因


在種植大棚西葫蘆的過程中,加重病毒病危害的因素主要有三[品種因素、環境條件以及西葫蘆植株的長勢]

1) 西葫蘆品種的好快、是能抗病是造成病毒病嚴重爆發的主要原因,當生長環境條件適宜時,如果因西葫蘆品種自身不好的原因,一旦植株有傷口就會迅速被病菌侵染髮病。

2) 受大棚環境條件所影響,病毒病爆發和西葫蘆生長的環境密切相關,高溫乾旱容易誘發病毒病。大棚溫度長時間超過29度且地塊溼度小於35,往往都會引起病毒病迅速蔓延。

3) 大棚種植的西葫蘆植株長勢弱,會因這個階段環境條件不利於西葫蘆植株的生長,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受到抑制的環境條件下,部分帶病的植株容易被侵染髮病。


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四、這樣防治大棚西葫蘆病毒病會更好


一、選用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以及種子處理

在種植大棚西葫蘆的過程中,有兩個因素直接影響植株的抗病毒能力。一個是品種自身的抗毒能力,第二就是植株長勢是否健壯。不過,西葫蘆植株長勢又受品種的影響,所以抗病毒能力強的西葫蘆品種是預防病毒病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

  • 抗病性較好的品種是有效的防止病毒病侵襲的重要基礎,西葫蘆對病毒病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不同的品種對病毒病情況有不同的耐受能力,應當根據大棚西葫蘆的正常需求採用適當的品種。
  • 流芳建議在西葫蘆播種前四天,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然後用清水把種子洗淨,最後在適宜的溫度下催芽。不過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達到有效減輕病害,提高抗病蟲害能力,消除病蟲害隱患的效果。

二、合理有效的控制溫度與溼度

在大棚西葫蘆的生長過程中,低溫病毒病發病輕,而高溫季節發病重。所以高溫乾旱條件下是病毒發生的最有利條件。夏季溫度高,降溫是控制病毒病的重要措施,白天儘量把棚室溫度控制在24至30之間,夜溫控制在14至20之間。

菜農可通過鋪設遮陽網、噴灑降溫劑等措施來降溫,同時應加強棚室管理,例如疏枝打葉增強植株間通風、合理澆水以及加大通風量等等。通過以上措施,都能降低棚內溫度,同時還可以保持土壤溼度。


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三、增施有機肥並加強棚室管理


西葫蘆的整個生長過程,會需要很大的肥料,要保證西葫蘆的產量和質量,就要保證足夠的底肥。菜農配施充足的有機肥料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環境,提供大棚西葫蘆生長的必要元素,以有效達到提高種植質量的效果。只有保證施肥充足的有效機肥,合理的控制各種肥料比例,才能滿足大棚西葫蘆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


現在大棚西葫蘆易受感染主要因土壤中養分不足,不能正常滿足西葫蘆生長的營養需要。因此,菜農通過採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既能培土壤有機質,還可達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 在整個管理的過程中切斷病毒寄生環境的重要措施,應從棚室管理實際需要出發,菜農可通過科學方法對大棚環境進行消毒。在種植前應重點做好大棚西葫蘆的種植準備,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需要及時的進行土壤消毒和土壤深翻工作,以有效消除土壤中含有的大量的蚜蟲、灰飛蝨等害蟲,以及各種潛在的病菌。
  • 其次,菜農還應加大棚室的病殘枝的管理,做到及時將各種殘存的秸稈、落葉和雜草清理乾淨,並且帶出棚室深埋或焚燒處置。流芳建議在加強有機肥料利用率的前提下,應重視根據大棚西葫蘆的需要使用塑料薄膜,還可在棚室內噴灑一定量的殺蟲劑藥劑,隨後將棚室密閉,待室內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能夠起到有效的切斷棚室病毒病菌的傳播原。
  • 蚜蟲以及白粉蝨都具有趨黃性,菜農可通過在種植西葫蘆的大棚內掛上銀灰或黃色板,黃板距離植株之間有 30 釐米即可,這樣對於誘殺蚜蟲成蟲以及白粉蝨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會對西葫蘆植株造成一定的影響。


大棚西葫蘆染病難防治?多種預防措施,精準應對促壯保花果


@農人顧流芳總結:為了能夠更有效的達到防治病毒病傳染的效果,應進一步加強大棚西葫蘆種植的管理,切實根據種植的現實需要有效的控制好溫度、溼度、強度,從而有效促進幼苗生長。在培育壯苗的前提應重點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對感染病毒病的弱苗進行拔除銷燬,從而有效的控制病毒病傳染源。在種植時建議採用大行與小行間種的方式,促使西葫蘆植株更好的吸收和利用養分。

同時,菜農應重視採用科學的隔離防病措施,防止病染西葫蘆植株與其它健壯植株接觸,進一步有效抑制病毒病性發生,以達到增加抗病能力的目標。在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的前提,有效的切除病毒傳統的途徑,從而為了大棚西葫蘆增產保質、豐產豐收創造有利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