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我們常說“江湖義氣”,但什麼是江湖人?一般人理解為流竄在各個城市,打把勢賣藝的人。其實江湖有江湖的規矩,道行、江湖術語。如果不懂這些,你是無法走江湖的。古時候,走江湖的,叫“走馬穴”,萬事通,明事理,也最守道上的規矩。江湖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走南闖北,城市鄉村,風土人情都要懂,就是對每一行當都要明白略知一二,不太明白不是夠格的江湖人。事事不明、事事不懂,在江湖上是站不住腳的。江湖人每到一地,得先到各處拜會同道,介紹來路,讓同道認可。這些同道都是非常講義氣的,假如你想在本地做點生意,同道會幫助你選場子,與官府打招呼。如不想在本地久留,這些江湖人就給你湊足盤費,叫你另往別處做生意。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咱們再看《水滸傳》的“江湖人物”,遍佈在社會各階層。如官員、漁民、流浪者、貧民、手工業者、商人、獵戶、江湖道士等。作者通過這些形象鮮明的人物個性刻畫,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逐步展開,一步步把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內心的複雜活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同時選擇在特定的環境中、緊扣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去描寫他們的鮮明性格。準確、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的內心世界,使這些江湖好漢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描寫 “江湖義氣”最為經典的人物是魯智深。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在《大宋宣和遺事》已有記載。到元代出現了不少《水滸》戲劇,一批梁山英雄好漢作為舞臺形象陸續出現在舞臺上。 當時南方很多城市都有民間說唱團演出。例如蘇州城裡的說唱劇團,都經常演出《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

那麼為什麼說《水滸傳》中魯智深這個人物性格最鮮明、最講義氣,描寫得最為成功呢?一個原因是在施耐庵創作《水滸傳》前,宋末元初就在民間廣為傳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等故事。因而使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江湖義氣與愛憎分明”貫穿於魯智深人物性格之中。

《水滸傳》描寫最精彩的江湖義氣故事就是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故事講的是史進離開少華山去延安經略府尋找他的師傅王進,在路邊一處茶館休息打聽師傅下落時,魯智深進來,書中詳細描寫了他的衣著打扮,形象相當生動:“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入走進茶坊裡來,史進看他時,是個軍官模樣,但見:頭戴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絨鬍鬚。生長八尺,腰闊十圍。這段話把魯智深的外貌衣著打扮形象地精彩地展示出來。

史進與魯智深相見恨晚,拉著手出來到街上,遇到一群人圍著耍把式賣藝的李忠,再看這段性格描寫:史進來到人群中叫到:“師傅多日不見,”李忠道:“賢弟如何在這裡”,魯提轄道:“即是史大郎的師父,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魯達道:誰耐煩等你?去便同去。說完把看熱鬧的人一推一交,哄跑了。這段描寫把魯提轄的性格、語言、行動躍然紙上。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三人到潘家酒樓吃酒,酒興正濃,卻聽到裡間屋有啼哭聲,魯達焦躁,把碟、盞扔到樓板上,問酒保原因,這才知道金老和一小婦人是買藝的投奔親屬,婦人被一個財主鄭大官人強迫為妾,還逼她寫了三千貫的契約。她要贖身,但鄭大官人限期催她要錢,眼看到期無法還債因此啼哭。

這段描寫非常突出展現魯智深的江湖義氣。按道理,他是軍官不是俠客不應該管這些事,況且鄭大官人在本鄉有錢有勢,與他結仇得不償失。史進和李忠也沒表態。可魯智深聽完,從身邊掏出五兩來銀子,又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史進說:“直甚麼,要哥哥還,”李忠摸了半天掏出二兩銀子,魯智深嫌少,把銀子還給了李忠,把這十五兩銀交給賣藝的金老,要他們明日立即返回東京。三個人吃完酒分別回去。

魯智深氣悶回到府中,第二天一早就去店家,讓金老父女收拾東西走人,因鄭大官人有令讓店家小二看著他們,因此在門前攔阻不讓他們離開,魯達大怒,只一拳打得店小二口吐鮮血,掉了兩顆門牙。小二爬將起來進到店裡躲了。

魯智深讓金老父女快走,他怕店老闆和小二通風報信,搬來把椅子坐在大門前等了二個時辰,估摸金老父女已經離開城裡,方才離去。

這段描寫相當細緻,即刻畫出魯智深的勇武,又表現出他粗中有細的一面。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緊接著魯智深來到鄭大官人的肉鋪前,直呼其名,叫聲“鄭屠”。鄭屠正坐在櫃檯裡看十幾個刀手賣肉,看見魯智深進來慌忙站前身打招呼。叫夥計搬來凳子讓魯智深坐。被打得店小二包著頭躲在一旁。

這段描寫其實鄭屠跟魯智深很熟,他雖然有錢,但在古代也是這樣,商人見官人是沒有地位可言的,而且魯智深的名氣也很大,他本來不想去惹魯智深。但表現出魯智深嫉惡如仇就在這方面。你有錢有勢去欺壓無辜的百姓,他氣不過,所以就是來找茬收拾教訓一下鄭屠。

他讓鄭屠切精肉十斤,不帶一點肥的,又切肥肉不帶一點瘦的,夥計切還不行,必須讓鄭屠親自操刀。鄭屠不敢惹他,忍氣吞聲細細切了半小時,用荷葉包了想派夥計送去。

可想而知,鄭屠是一忍再忍,但魯智深就是為了激怒他,把兩包肉餡朝鄭屠臉上打去,這時鄭屠徹底被逼激怒,從案板上拿出鋒利的剔骨刀和魯智深拼命,魯智深早已拔腿走到街上等他。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這一段可以看出魯智深有勇有謀,他引鄭屠到街上,是四通八達的街道,其一是寬敞打鬥好出手,二是逃走方便。

鄭屠哪是魯智深的對手, 魯智深邊打邊罵:"你是個賣肉的屠夫,狗一般的人,也敢叫鎮關西!你如何騙了金翠蓮 被他一拳打在臉上,鼻子歪在一旁,鮮血迸流。刀也丟在一旁。鄭屠不服:嘴裡直叫“打得好”!魯智深罵道:“直娘賊,還敢還口”,又一拳打在眼眶上,眼睛開裂, 鄭屠求饒,被 魯智深又一拳打在太陽穴上,腦漿流出。魯智深眼看人沒氣了,假意到:“你詐死,以後再找你算賬” 。急匆匆回到府內收拾行裝出南門走了。

魯智深後來救林沖,大鬧野豬林,同樣展現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江湖義氣的一面。 魯智深的勇猛不同於李逵的魯莽,也與武松的仗義不同。他智勇雙全,愛憎分明、深明大義,而且心細如髮。如林沖發配滄州途中,他預見到高衙內一定會讓公差暗害林沖,所以秘密跟在後面保護著他一直到解除危險為止。可見魯智深這個人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到家。

從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看,什麼是“江湖義氣”

魯智深的江湖義氣也代表了古代老百姓生活嚮往的理想中的人物。一方面表現出“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均分金銀、大碗吃酒”美好的社會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