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大家好,又到了開湯時間。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懂過的情況。

“懂過”二字源於勐庫西半山懂過以寨,以當地的村名命名,是一個古茶老寨,整個村委會由外寨、以寨、壩起山、磨烈四個自然村組成。

懂過古茶山地理位置獨特,有“西半山中的東半山”之稱,海拔1750米,森林覆蓋指數高,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懂過的古樹茶葉形略小,屬於大中小葉種混種,水浸出物豐富。

此外,由於懂過位於大雪山腳,與大雪山野生古茶群落相距極近,其茶性受野生茶的影響更明顯,以香高味濃,沉雄質厚著稱。

下關懂過老樹圓茶,文案顯示選用了懂過山早春老樹原料拼配精製。具體的樹齡沒有明確。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款懂過老樹的表現。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幹茶條索粗壯,金白相間的茶毫,有微微的蜜香。看色澤有老料成份。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茶色金黃,明顯是有拼入比例不低的陳化老料。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第1泡:沸水沖泡10s

湯色淺黃,明亮。厚度適中,略有青味,清甜花香,滋味複合,生津較快,苦澀都不是特別明顯。輕微澀快速化去形成生津,生津起點值比較高,茶氣很快升起,強度不錯。茶湯比較鮮爽。

第2泡:沸水沖泡10s

湯色明亮度較好。厚度上升,茶湯入口後,生津感覺更強了,茶氣強勁,苦底中等偏下,澀感在飲後出現,能化去。香氣上依舊是青味為主有花香,湯質顯出輕微的甜韻。回甘持續出現,喉韻延續第一泡,清涼感不錯。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第3泡:沸水沖泡10s

湯色橙黃,明亮度較好。厚度不變,舌間能感受到明顯的澀感,滋味風格依舊是清淡風格。湯感比較濃厚且協調。茶氣勃發有力。回甘生津有力度。喉韻維持清涼感。

第4泡:沸水沖泡15s

湯色透亮。厚度下降,澀感在舌面比較明顯,化得比較慢,苦底有一定上升,生津感持續比較好,臨滄茶特徵很明顯。香氣上略降,總體略悶。回甘留存時間比較長。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第5泡:沸水沖泡30s

湯色金黃,厚度上升明顯,膠質感強,水路細膩,這有一點點冰島的意思。滋味變化不大,苦底保持上升趨勢。喉韻回甘強。

第6泡:沸水沖泡50s

湯色透徹顯亮,厚度維持,花香沁出,苦底保持不錯水平,生津曲線一直表現平穩,回甘也延續良好態勢。中段茶氣有不錯的發揮。茶湯飽和度不錯。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第7泡:沸水沖泡80s

湯色轉淡,厚度下降不少,滋味陡降,澀感明顯釋放比較快,影響湯感。生津卻依然有力。喉韻清涼感瀰漫,回甘釋放持續。

尾水清洌,但甜感稍弱,沒有勐庫茶的冰糖韻,滋味趨盡,到茶湯的潤度保持不錯,延續至十一泡,出現茶水分離,結束。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綜合評價:四星減

此茶這兩天試了多次,以第一次開湯感覺最好,後面兩次驗證,大家可以看一下紅色和綠色的曲線軌跡。澀感是這幾次最大的區別,比較統一的感受是生津和回甘比較突出,喉韻體現很不錯,從第一泡就有清涼感的喉韻,一直延續,回甘留存比較好,餘韻悠長。當然,因為一致性不穩定,導致每一道茶會出現差異。沖泡前請均堆處理。

再說一下缺點吧,

香氣比較飄,沉水需要時間,頑固出現的澀感很難化開。這些影響了茶湯質感。整體滋味上持續性不夠,體現出來的是尾水的湯感比較單一,沒有勐庫茶的尾水韻。再看茶底,以及澀感的表現特點,有部分使用新工藝的嫌疑。主要在去澀上面。

總體上說,這款懂過還是具有鮮明的勐庫茶區特質,生津回甘喉韻有強度留存好,至少對的起這個價格。

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虎山行開湯之——下關懂過老樹圓茶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