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眼聯盟的誕生
開篇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何為“五眼聯盟”:上溯到二戰時期,當時為了在情報獲取範圍、分析和破譯準確性上打破各自為戰的局面,集中各自的優勢以應對共同的敵人,美英的情報部門首先開始了合作,兩國於1941年3月達成協議,建立情報共享和人員交流機制,以共同應對日本、德國海軍的威脅,這就是五眼聯盟的雛形。二戰之後的1946年3月5日,英美兩國簽訂了"英美防衛協定"(UKUSA Agreement),將這一情報合作機構以英美兩國的國名縮寫命名為"優庫薩"(UKUSA),代號"梯隊",機密級別為最高級,主要以共同蒐集、分享蘇聯以及其他"華約"國家的軍事、經濟和政治等情報。鑑於UKUSA這一組織的高效運作與成功經驗,為增大在組織中的話語權,在英國的強烈要求下,同屬英聯邦白人國家的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於1948年加入,五眼聯盟正式成立,並由美國叛逃情報人員斯諾登公佈於世,引起世界尤其是被監視且同為盟友的德法及歐洲各國的憤怒。
二、澳大利亞的前世
公元1606年,在荷蘭人威樂姆 吉思佐恩(Willem Janszoon)登上澳洲大陸之前,已經在此生息繁衍了四萬多年的土著人是沒有文字來記載他們歷史的。公元1769年,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製圖師、航海家和探險家詹姆斯 庫克(Jams Cook)帶領“奮進號”抵達大溪地,次年,英國即宣佈對澳洲東部擁有主權。1788年,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829年西澳被吞併後,一直到1868年的40年間,澳洲都是英國囚犯的流放之地,這也是後世澳洲白人一直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1901年澳大利亞成立聯邦,升格為英國海外自治領並於1927年在悉尼與墨爾本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最終協商定都堪培拉。1931年取得內政外交獨立權,成為英聯邦國家,直到1986年才正式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但仍奉英女王為名義上的國家首領。2008年3月,時任總理、共黨領袖陸克文代表政府,為歷史上白澳執政者對本土原住民所犯下的種族屠殺和文化滅絕罪行,向原住民正式道歉。
三、澳大利亞的今生
到底是好鬥的袋鼠,還是迷途的考拉?如今的澳大利亞確實陷入了進退維谷的政策搖擺之中。乘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東風,可以說成就了澳洲近20年的經濟繁榮,從礦藏到羊毛,從食品到旅遊,確實賺得盆滿缽滿。1996年開始上臺執政的自由黨人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在其兩屆十年的任期內,專注於經濟發展,在他的領導下,澳大利亞依靠中國的買買買趁勢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其下臺之後的短短十年間,澳洲經歷了6任總理,沒有一任是善終。現任總理、前國庫部長,自由黨人斯科特·莫里森(第30屆)是在其前任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未能通過執政黨自由黨內部的信任案而被逼辭職下臺之後接過總理職位的。當初馬爾科姆·特恩布爾也是接替半路下臺的自由黨魁託尼·阿博特出任總理,以其知華派的光環成功將中澳關係帶入死衚衕,尤以那句驚世駭俗的“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光速將自己趕下了臺!不過在經濟上確實站起來了的澳大利亞開始自我膨脹,緊抱美國大腿,將被日本侵略的教訓拋諸腦後,聯合印度以及少部分東南亞國家,鼓吹所謂的南海自由航行,並對中國指手畫腳。在東方大國開始分散鐵煤礦購買渠道,收緊對澳投資以及控制牛羊肉等食品進口等措施之後,突然發現勢頭不妙,不僅在野黨開始反撲,商界更是怨聲載道,支持率一落千丈。近期更是被卡塔爾半島臺記者爆出了“給我2000萬美元就可以控制整個澳大利亞”的驚天醜聞,說明澳洲實質上早就甘願上了美國戰車,澳大利亞不管哪個黨派執政,就算其採取緩和對華關係的舉措,無疑也是短期的利益驅使不得已而為之,站在國家長遠的戰略上來說,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並適時採取應對措施,在關係到國家利益時,不應也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對其適當採取強硬手段,在中美爭奪全球話語權的大背景下我們目前還難以直接硬懟美國,但逐步去其羽翼是完全可行也必須去做的動作。
專注原創,歡迎關注、評論和交流,點贊是一種美德,感謝您的支持!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