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导读:“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的业务超过了整个欧洲。”

放眼全球,阿斯利康2019年营收243.84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48.8亿美元,占比达20%。继日本后,又超过整个欧洲市场营收,成为阿斯利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卢杉

编 辑丨郑世凤

2019年,跨国药企阿斯利康用中国市场的业绩,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两个节点。

中国市场上,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多项重磅政策叠加影响下,IQVIA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847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跨国企业销售额为2389亿人民币,阿斯利康首次反超多年“一哥”辉瑞,坐上冠军位置。

放眼全球,阿斯利康2019年营收243.84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48.8亿美元,占比达20%。继日本后,又超过整个欧洲市场营收,成为阿斯利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的业务超过了整个欧洲。”

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打法”被业界认为是最为“本土化”的外企,也是近年来获益政策红利最多的跨国药企之一。从2007年创新中心、2012年中国总部落户上海浦东新区,阿斯利康一路将其发展至亚太总部,背后是与浦东乃至上海市政府步步推进的政策吸引互动的结果。

三十而立的浦东,张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药谷”,形成了完备创新链,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还有4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浦东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2019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经营总收入达800亿元,产业规模占全上海市近1/3。

2019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创新药”成为六大重点产业之一。

作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以来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如何再次与这些政策互动、碰撞出新火花,在浦东、在张江做出更多的“创新药”?阿斯利康的“掌舵人”王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给出了答案。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21世纪》:阿斯利康当时为什么入驻浦东新区?有哪些考量因素?

王磊:阿斯利康响应了两次浦东新区和张江开发的号召,鼓励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总部入驻。2007年在浦东落成中国创新中心(ICC);里程碑则是2012年中国总部正式落户张江科学城。

那时候这里比较荒芜,也没有现在的商业广场、地铁还没通车。对于阿斯利康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决策,当时总投资额1亿美元,占地29000平方米。同时入驻的还有亚太和全球一些重要职能,包括一些全球采购,亚太区生产分销、物流等方面的职能都放在了张江总部。

当时亚洲还有其他一些地方跟上海竞争,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甚至澳洲的悉尼,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各有千秋,但阿斯利康当时想把中国的生产基地放在江苏,商业、研发中心放在浦东。

从整体布局考虑,希望以中国为生产基地,以浦东为跨国公司总部来辐射亚太。

《21世纪》:在发展过程中,阿斯利康获益于浦东新区哪些政策和制度创新?

王磊:上海在中国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具体选址,区政府也给了最好的位置,金科路地铁口是张江的黄金地段,当时土地价格优惠力度非常大。

同时我们很容易找到优秀的科学家人才、全球化的管理和营销人才。对于研发中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当时政府在人才吸引方面力度非常大,推出了很多优惠落户及其他配套措施。

加上集成电路和软件园等叠加效应,“药谷”加“硅谷”的高科技集群,引进大学的资源,甚至一些药监局的职能派驻到张江来帮助帮扶企业,还有一些孵化器、创业基金,都启动得非常早。

得益于张江在人才、政策、空间、税收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也为阿斯利康的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阿斯利康在这里完成了从“全球一个比较重要的市场”到“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转变。

《21世纪》:在浦东新区的营商环境发展中,有哪些关键性的政策和阶段对跨国公司和阿斯利康产生了具体的影响?

王磊:第一阶段是张江鼓励创新药的政策,把大量研发人员,几百位科学家都汇聚在张江;也吸引了大量的外籍人才争先到上海,不仅是中国人才汇聚中心,还是国际人才汇聚中心,让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得到了相辅相成的发展。

虽然有一些公司关掉了研发中心,但我们不仅没有关掉,而且还跟国投创新进行合资,进一步利用中国创新土壤开发新药。

第二个阶段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让进出口贸易及其相关的政策领先于全国。

第三个阶段是进博会,进一步体现出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开放和包容的胸襟。因为我们一直给人感觉是出口型经济,还是要“进来能进来,出去也能出去”。这让中国人了解国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买,进一步增强国外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

阿斯利康两届进博会都是第一个报名的药企、展台面积也最大,我们非常看重进博会这个平台,这是中国对外展示开放的一个最好的机会。阿斯利康跟别的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这里是和发展中国家紧密往来的亚太总部,正好对应进博会所面对的国家:除了欧美,更要紧的是“一带一路”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宣布和地方政府合作一起打造产业园,和中金成立了10亿美金的产业基金。阿斯利康不仅是一个跨国药企来中国做生意,也希望通过投资、孵化,在中国的土壤里长出创新。

第四个阶段是上交所启动了科创板,很多国内、张江的创新企业还没有盈利就可以上市,对于创新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激励和资本流动,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21世纪》:未来浦东7年要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创新药是其中很重要方向,阿斯利康将如何做?对于扶持外资药企在中国发展的政策、改善营商环境,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王磊:从建议来说,一是上海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一些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很难留住。二是上海各类大企业云集,在对企业的帮扶和指导方面,阿斯利康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支持。三是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都很大,上海也需积极应对。

上海具有强烈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土地成本,人才落户成本,就业、上学的各种挑战也都逐渐显现。

阿斯利康进入中国27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以来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阿斯利康把物流、生产基地,国际级的研发中心、亚太区总部都放在中国。今年尽管有疫情,我们还是会做得更好。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停顿。我相信阿斯利康对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对中国产业政策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前瞻性的判断,包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在行业里面都是第一名。

阿斯利康未来一是坚定地把浦东当做亚太总部;二是坚定地把浦东当作阿斯利康全中国的商业总部、研发中心;三是希望我们跟国投创新合作的迪哲医药,有几百个科学家夜以继日研发,在浦东诞生出1.1类创新药,今后能够在海外、在科创板有机会上市。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本期编辑 刘巷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21专访丨“一个欧洲起家的公司,现在中国业务超过整个欧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