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流轉,百態人生-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書籍流轉,百態人生

  □路來森

  肖恩·白塞爾經營著蘇格蘭最大的二手書店,坐擁藏書十多萬冊,也因此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客人。2017年,肖恩·白塞爾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一年的書店生活,這就是《書店日記》。

  因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所以內容上稍顯散亂、瑣碎,但無外乎三個方面:店主和店員的生活、工作情況,所接觸到的顧客(包括買書人、賣書人),還有作為二手書店外出進書的情況。

  作為書店的店主,肖恩·白塞爾比別人活得更為自由而瀟灑,工作之餘,他喜歡旅遊、垂釣和打理花園。但因為長期的書店工作,他也成了迪倫·莫蘭《布萊克書店》中所評價的書店老闆中的一員:“在外人眼裡,書店老闆多半缺乏耐心、偏執、厭惡交際。”至於想不想改變現狀,他說:“一點也不想。”這主要體現在他性格上的揶揄譏誚乃至玩世不恭上。不管是顧客、店員還是書商、活動嘉賓,都成了他不失尊重的調侃對象。不過,他辯解說:“記得在買下這家書店之前,我還挺溫順友善的。連珠炮似的無聊問題、朝不保夕的資金狀況,與店員以及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討價還價的顧客漫無休止的爭執,害我成了這副模樣。”看來,情有可原。

  書中寫到的顧客,真可謂形形色色。一位威爾士“女人”經常打電話尋找十八世紀的神學書,卻從來不買;“文身控”桑迪把書店當作販賣手杖的寄存點,唯一的可取之處就是偶爾從書店買幾本書;一些所謂的作家連基本的文句都寫不通,卻執意要做圖書節的嘉賓;身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迪肯先生明明可以網購,卻偏偏要進書店買書,以此來支持實體書店;更有一些人進書店後不斷髮出提問,只是為了驗證或者顯擺自己的知識……

  肖恩·白塞爾感慨,真正的愛書人少,真正懂書的人更少。他遺憾於老書商美德的喪失,“那種看一眼封皮就能告訴你出版年份、出版社、作者和該書價值的書商難得一遇,而且數量在日漸減少”。他也遺憾“跑書人”的消失——“跑書人”,指的是認識一批書商、喜歡在全國各地書店廣泛蒐羅的人,他們能將這些書以微薄的利潤轉手賣給其他書商,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二手書市場。

  平時,肖恩·白塞爾不僅要賣書,還要不斷買書。他進書的渠道有二:一是外出購書,靠的是與賣家預約或“聞風”而動;二是賣書人自己送貨上門,而更多的是前者。買進一批書後,首先要進行翻檢、分類,這個過程中每每有“意外的收穫”,如偶然翻檢出一封書信、一張明信片,或發現一本“初版本”“珍藏本”,還有一些書上有著“名人的評註或筆記”,這些總會帶給肖恩一些驚喜和期待。不過更多時候卻是一種精神上的“失望”,比如登門收書時適逢書的主人去世不久,在他看來,“帶走這樣一批藏書,好比是對他們人格毀滅性的最後一擊——是你抹去了他們存在過的最後一點證據”。

  除了上述內容,《書店日記》還有肖恩對出版商的看法、對版本的見解、對“暢銷書”的觀點等,妙趣橫生,讓人獲益良多。

  (《書店日記》,作者:[英]肖恩·白塞爾,譯者:顧真,出版單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9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