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跌出綠色區間 煤企如何優產穩市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煤價跌出綠色區間 煤企如何優產穩市

近日,國內煤炭庫存高企,煤價全面下跌。以動力煤價格為例,截至4月16日,CCI5500指數跌破500元/噸,達486元/噸,創2016年8月以來新低。

這意味著煤價已跌出平穩運行的“綠色區間”。

為促進煤炭上下游行業平穩運行和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聯合煤炭、電力、鋼鐵三大協會,簽署《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明確提出:2016年至2020年,以重點煤電企業中長期基準合同價為基礎,建立價格異常波動預警機制。其中,動力煤綠色區域(價格正常),是指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在6%以內(以2017年為例,重點煤電企業動力煤中長期基礎合同價為535元/噸,綠色區域為500元/噸至570元/噸)。

如今,煤價跌破500元大關,警鐘已敲響,煤炭行業正在面臨巨大挑戰。

煤價下跌的背後,是凸顯的供需矛盾。疫情防控期間,正常生產生活受阻,耗能出現負增長,社會用電量下降。一季度,全社會能源消費降幅小於GDP降幅,能源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8%,單位GDP能耗上升4.3%。

與此同時,2月以來,國家統籌疫情防控和煤炭生產,加快組織煤礦復工復產。煤企積極保障疫情嚴重地區、京津冀以及東北等地區的煤炭供應,煤礦復工復產數量逐漸增加。

雖從3月開始,復工復產情況明顯好轉,但煤炭下游產業復工復產仍滯後於上游產業。電廠、鋼廠等耗煤量尚未達到高位,各環節庫存不斷增加。全國重點電廠存煤從春節期間的7147萬噸增至3月19日的7952萬噸,秦皇島港存煤也增至670萬噸。

供需失衡的狀況體現在煤價上,就是2月以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一路下跌,從576元/噸開始,先後跌破大型煤企月度長協價格、年度長協價格。

受疫情及煤價下行等因素影響,煤炭企業的盈利狀況堪憂。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5.6%,行業虧損面達到42.3%。

對此,4月上旬開始,不少煤炭企業打響了“價格戰”,以價換量,卻造成煤價持續下跌,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

在當前嚴峻局勢下,廣大煤炭企業應從大局出發,在有序復產復工、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穩定的同時,優產穩市攜手共渡難關,切忌只圖一時之需,盲目增產、以價換量。

一方面,煤炭企業需要盯緊市場變化,認清供需現狀。目前供需現狀已然鮮明,一味增加產量、降價迎合,只會造成市場進一步混亂,讓煤炭行業在惡性循環的圈子裡越陷越深。

另一方面,煤炭企業需站穩腳跟,放長遠目光,以優產穩市為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如果煤價繼續下跌,進入470元/噸以下的紅色區間,國家層面將啟動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響應機制,這為煤炭行業拉起一張底線之網。

針對“價格戰”,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日前已向會員單位下發通知,建議煤炭企業不進行市場傾銷,共同抵制少數用戶的不合理、無原則的降價要求。同時,該協會致信山西、內蒙古等主要產煤地區相關部門,建議科學有序組織煤炭產銷,堅決打擊煤礦“三違”行為。

與此同時,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煉焦煤專委會發出倡議,提倡各成員單位在控制產量、堅守長協、控制風險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12家大型無煙煤生產企業聯手提出減產10%,停止量價優惠及各種變相促銷手段,力保供需平衡。

面對挑戰,煤炭領頭羊企業需發揮關鍵作用,帶頭穩定市場;其他各煤炭企業需相繼實施減產措施,堅守長協機制,樹立底線思維;煤炭行業各單位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做好疫情防控、保證能源安全的同時,穩定行業經濟運行,最大限度減少資源能源浪費。短期來看,這是一場行業維穩自救、擺脫困境的行動;長期來看,這是煤炭行業在新形勢下應對新問題、突發狀況的涅?歷練,須以顧全大局的觀念、團結一致的行動,使行業經濟運行迴歸穩定,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