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黑白條紋的外衣,你對斑馬有多少了解呢?

非洲草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斑馬已經成了非洲的標誌性動物。斑馬跑得很快,每小時可達64千米,由於經常要喝水,所以它們很少去遠離水源的地方。

斑馬是群居性動物,成群結隊的斑馬漫步在非洲草原上,常常讓人眼花繚亂,這都是斑馬身上的斑紋在迷惑你。

身穿黑白條紋的外衣,你對斑馬有多少了解呢?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而雅緻,是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白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月光照射下,吸收和反射光線各不相同,使斑馬的身體輪廓變得模糊,遠遠望去,很難將它與周圍環境區分開來,也就不容易被獅子等猛獸發現。

一般,獅子是在黃昏或黎明時狩獵的。此時即使它發現了斑馬,斑馬身上黑白分明的條紋也會使獅子很難判斷自己與獵物之間的準確距離。如果獵物是一匹奔跑著的斑馬,估計它的位置和運動速度就更難了,要是這匹斑馬跑入了斑馬群,滿眼的黑白條紋立刻就會讓獅子眼花繚亂,失去目標。

身穿黑白條紋的外衣,你對斑馬有多少了解呢?

斑馬身上的條紋還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采采蠅的注意力,躲避它們的叮咬。采采蠅是非洲的一種昆蟲,傳播昏睡病。它們經常叮咬馬、羚羊和其他單色動物,卻很少騷擾斑馬。這是為什麼呢?動物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幾隻大鐵桶上分別塗上黑色、白色、黑白相間的條紋,然後將鐵桶通電,藏在灌木叢中。幾天以後,他們發現,塗著黑白條紋的鐵桶上,觸電而死的采采蠅最少。

身穿黑白條紋的外衣,你對斑馬有多少了解呢?

斑馬的這種保護色是長期適應環境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很久以前,也有一些條紋不分明的斑馬種類,由於缺乏條紋的保護,容易暴露在天敵面前,遭到捕殺,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被淘汰了。

人類從這種現象中得到了啟示,將條紋保護色的原理應用到海上作戰方面,在軍艦上塗上類似斑馬條紋的色彩,以此來模糊對方的視線,達到隱蔽自己,迷惑敵人的目的。

小貼士

斑馬身上的條紋和間隔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在斑馬還是藏在媽媽肚子裡的一個小胚胎的時候,一個固定的、間隔相同的條紋形式就已經確定在胚胎上了。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由於身體各部位發育的情況不同,所以小斑馬出生後,各部位所形成的條紋就不一樣,有的寬闊,有的狹窄。

身穿黑白條紋的外衣,你對斑馬有多少了解呢?

但是,條紋也不可能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之前出現,因為斑馬長著一條具有條紋的尾巴,而這條尾巴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以前還沒有出現呢。

本文選自2010年1期《少年科學畫報》,原標題《黑白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