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感悟之16——學生課業減負,能否達成共識

學生課業減負是一個多年的話題,如何判斷學生“累”,學生視力下降就是很好的一個標準。在海量知識累積的面前,學與不學,由不得自己。是否應該給學生減負,如何減負?祖國的未來是依靠現在的學生和年輕一代的。

1、學生能否減負的前提是在校的學時要保證學習質量,確保學有所得,知識能力得到切實提升,身心素質健康成長。

2、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重,主要是因為未來面臨的升學和就業壓力,同學間、學校間、地區間的競爭日益增強。

3、如果全日制學校以減少作業和學時等措施減負,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極有可能在課餘和週末到培訓機構補課,“吃小灶”。這樣的局面,孩子在該休息補充的時候還在刻苦攻讀,身心疲憊,學習效果也不見得好,而且家長承擔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家長也付出了時間成本。有的初中生晚上11點作業才做完,家長還要在旁邊陪伴,這樣的壓力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承受。

4、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希望,如果不幫助孩子獲得優質的教育,孩子長大後沒有成才,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都受不良影響,家長會覺得愧疚,認為對不起孩子。

5、我國的發展國策和人口多、資源緊張等社會客觀環境,使得孩子過早地參與了社會競爭。升學就業壓力和一些物質社會的不良現象,給孩子的世界觀塑造產生了負面影響,優勝劣汰的社會現實醞釀了不公平競爭,學校和社會環境如何能夠寬鬆平和?

6、現在有很多學生求知慾強,熱愛學習,懇於學習,善於學習,而且學習效率高,成績好,時間觀念也很強,學習、鍛鍊、玩耍三不誤。對於如此優秀的學生,如果在教育上“克斤扣兩”,會滯後他們的成長成才,所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應該重視,人與人之間存在天賦差異和“比較優勢”。

7、科學大師錢學森曾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民國的戰亂動盪時期,國家湧現了很多大師級專家學者,還有眾多的學術成果和思想?而在新社會,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學生缺乏創造力?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教學設施改善和知識擁有量的問題。

在我小時候,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學校的教學環境很寬鬆,教學相長的氣氛很濃厚。那時學校廊柱上掛的口號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據說這八個字是毛主席提出來的。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學習的快樂甘苦一直銘刻在我的腦海裡。

祝願現在的孩子和年輕一代有充沛的時代熱情,豐富的知識涵養,強健的思想體魄,堅持不懈地創造一個屬於自己同時也屬於大家的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