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頻頻霸佔熱搜榜的熱播劇《三十而已》,終於迎來大結局。

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三個女孩的故事,鮮活地詮釋了30+這個年齡層的困境和轉機。

不少人對顧佳的結局唏噓不已。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這個有顏有身材、雙商高,事業+家庭都兼顧的完美人妻仍逃不了被出軌的命運,最後還要收拾離婚老公的一堆爛攤子。

綠茶,出軌,小三...比起這些狗血的劇情,《三十而已》透露出來的教育真相,更值得我們反思。

為什麼說好的教育,要拼爹媽?

和大多數媽媽一樣,生完孩子後,顧佳選擇了迴歸家庭,她說:“從出月子的那一刻起,顧佳就已經不存在了,從此以後,我便是許子言的媽媽。”

作為一名4歲男孩的母親,顧佳為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操碎了心。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為了讓兒子上頂尖的幼兒園,她不惜背上高房貸住進市中心的大平層。

她想盡了各種辦法找資源、找人脈。

為了討好幼兒園董事的太太,顧佳不僅捧著親手做的蛋糕上門,甚至還在電梯停電時,將自己的拖鞋換給王太太穿,而自己赤腳走下樓。

這窘迫的一幕,恰好被閨蜜鍾曉芹撞見,顧佳毫不尷尬,輕鬆一笑:

“這是我當媽的修行。”

劇中的顧佳能屈能伸,為了孩子的教育豁得出去。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幼兒園入學,到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 每一次孩子升學都是一場硬仗,也是父母們之間物力財力乃至雙商的博弈。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高考狀元熊軒昂,家境優渥,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

“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那種,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他的父母有錢有文化,確實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但是,這也並不是意味著寒門子弟,就沒有贏的機會。

在湖南瀏陽,有一個學霸村,這個只有5000餘人的小村子,已經走出了800多個大學生。

村民們都崇文重教,哪怕再窮,也要供孩子上學,用知識改變命運。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所以說,好的教育,一定要拼爹媽。

這個拼,拼的是有遠見,有格局,重教育的爹媽。

好的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

在幼兒園的美食會上,一個叫楠楠的孩子癲癇發作突然倒地,小朋友嚇得四處逃竄。

有家長提議讓楠楠退學,以免再次嚇壞其他小朋友。

他們把小女孩,當做“怪物”,那種冷漠,讓人窒息。

但是,顧佳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帶著孩子躲開,反而編了個簡單易懂的故事,她告訴兒子,癲癇是不會傳染的,要多多體諒他人。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會他勇氣和尊重是很重要的兩個特質。

而顧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不能歧視弱小,要尊重每一個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人。

在顧佳的引導下,許子言謙遜有禮,有教養,成了全劇唯一的“好男人”。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後盾

劇中最經典的劇情,就是#顧佳打人#這一幕。

許子言被其他小朋友的家長欺負,一個人被鎖在房間裡。

顧佳發現後,又氣憤又心疼,她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乖乖待著。

緊接著,她摘掉手錶,甩掉高跟鞋,關上門出手教訓了兩位家長。

又美又颯,讓人拍案叫絕。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顧佳用行動向兒子傳達:媽媽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

都說,神沒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自從生了娃,媽媽就做好了刀槍不入,上天入地的準備。

打人後,顧佳說了一句話,直戳人心:“三十歲了,第一次打人,因為比起體面有了更寶貴的事,和想保護的人!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是啊,為了孩子,媽媽們真的能拼命。

無論父母多麼努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沒法做到24小時陪伴、保護。

當孩子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時,被欺負了該怎麼辦?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我們不提倡暴力,但我們可以像顧佳一樣,告訴孩子,無論怎樣,我都愛你,要讓TA充分感受到信任、關心和愛。

無論任何情況,都要讓他知道,他永遠可以向爸爸媽媽求助,父母永遠是孩子強大的後盾。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學校。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親子關係,父母才能夠成為更好的父母,孩子才能有更廣闊的未來。

《三十而已》爆火:為了孩子教育,當媽的能有多拼命?

孩子的教育,其實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