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點滴中汲取語文素養——語文怎麼學

近期,江蘇省無錫大橋的倒塌引起了全國網民的高度關注。不巧的是這樣的新聞總是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天又有或大或小的坍塌事件發生。13日凌晨4點左右,濱州新立河南段李茂家村西一座寬4米左右的小橋被一輛運載熟料的大貨車軋塌。在宣城市宣州區養賢鄉天成村有一座橋斷裂垮塌,當地人都叫它"天成橋"。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南京市秦淮區瞭解到,今天(10月13日)上午8點左右,江蘇南京市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18號一棟建築發生局部坍塌,南京消防救援指揮中心迅速調集4箇中隊趕往現場。

這是新聞中報道過的。字說民生。那就來看看“塌”這個字。

《說文解字》未收“塌”字,而是收了“闒”字。《廣雅》:塌,墮也。比如:天崩地塌壯士死。(吳士玉《玉帶生歌奉和漫堂先生》)忽憶雨時秋井塌。(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跟天塌有關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擎天之柱斷折了,女媧斷鰲足立四極,煉五色石以補缺。中國原始神話中的災難有女媧氏的拯救給人類以安慰。

從日常點滴中汲取語文素養——語文怎麼學

所以後世還有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這是記載在《列子·天瑞篇》中的故事。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不必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但是從更遠古的神話看,這樣的憂慮並不是毫無根據。也許那個杞人就是某一天聽了女媧補天的故事才擔心天會再次坍塌的呢。

從日常點滴中汲取語文素養——語文怎麼學

從這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可以學習寫作的技巧。闡述觀點,用對話方式,言簡意賅,邏輯嚴謹。人物形象鮮明,故事短小但耐人尋味。

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詞,為套曲《哀江南》中的第七段,曲牌是"離亭宴帶歇指煞"。原文如下: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借樓臺的起與塌隱喻時代的盛衰,世事變遷,不勝感慨。

從日常點滴中汲取語文素養——語文怎麼學

說來也巧,今天的北京衛視《養生堂》也是在探討如何自測身體塌陷。身體出現疼痛,身體退行性改變,醫生有一定的方法來治療。醫生說:臀部肌肉軟塌塌,沒有力氣,不夠堅實了。這就是身體塌陷。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法之後,身體會漸漸趨於健康。人們可以安心。

所幸“塌”字還有一個“安定,鎮定”的意思。就像出現了災難,總會有人來拯救,來儘量完善挽回損失。當這些災難之後,總要想辦法讓人心塌實下來。

當自己的學習出現了一些“陷落”,成績不夠理想出現“塌陷”時候,內心不要憂慮,要找準目標,採取積極的方法,鎮定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學習堅實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