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本了?理財產品收益走低,取而代之的是這種業務

現在人手裡有了點餘錢,放在銀行裡存著覺得虧,就流行起理財。膽子大的就做點大投資,承受能力低的就買點低收益的理財產品,畢竟低收益也是低風險。

劃重點,低風險並不是沒有風險,任何的理財產品都不敢說完全的保證不虧本,只有風險高低而已。

不保本了?理財產品收益走低,取而代之的是這種業務

理財保險有哪幾種?

銀行的理財產品也分很多種,要是按大類分的話那就是自銷和代銷產品。

自銷產品,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設計開發出來的理財產品,具有5個風險等級R1-R5,等級越高風險越高,收益也是和風險掛鉤的。一般比較流行的產品都是在2-3級,這個風險段雖然說利益不多,但是重在安全。

代銷產品主要就是指各種基金、保險啥的,這些產品的風險和銀行沒什麼關係,銀行主要就是賺這裡面的佣金。像理財保險這一類的利潤空間很大,所以很多的銀行員工就會建議客戶買理財保險。

代銷產品裡面還有些貴金屬,比如黃金白銀等等,雖然說是保值的產品,但是也會跟著市場的行情變化。

銀行推銷套路多!

銀行的推銷員當然不喜歡和客戶說清楚理財產品的風險到底多高,他們希望儘快成單。客戶可能聽到一些專業術語也會犯頭暈,最後莫名其妙的就買了一款產品。

不保本了?理財產品收益走低,取而代之的是這種業務

一般情況下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風險都比較高,比如股票、匯率啊這樣的,要是自己想要穩妥一點的就選非結構性的理財產品,債券、票據這種的。

前幾年還有銀行員工給客戶推薦一些不歸屬於銀行的理財產品,一些私募基金甚至是偽造的產品,從這個裡面拿回扣要比在銀行裡面拿提成錢多的多。

這些“灰色”產品一般收益都比較高,很多的客戶看到高收益就不管風險的問題了,以上這些代銷的產品如果發生了了虧損,和銀行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後果由投資者和發行的單位負責。

哪些產品值得選

2018年4月頒佈的資管新規明確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屬於非保本型產品,所以現在銀行的保本理財就很少見了,反而出現了一種結構性存款的理財業務。

結構性存款本質上也是存款的一種,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也都在4.5%-5.5%之前,風險也要低於一般的理財產品。這個也是最近銀行主推的業務之一,今年三月底全國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已經達到了4.26萬億元。

不保本了?理財產品收益走低,取而代之的是這種業務

還有一種比較安全的收益也還可以的就是五年期存款,但是如果提前取出來的話,利息可能會按照活期的算。一般正常存的話,會按短週期付利息。選這類產品要注意看產品的說明,提前取出利息到底怎麼算,有的合同裡會規定提前取利息追回。

注意風險很重要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作為投資者的我們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產品。面對高收益的誘惑要睜大眼睛,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認真看產品的介紹,不要聽推銷員的一面之詞,幾乎沒有安全還高收益的產品。

最後,大家對理財產品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