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讓大批農村孩子“廢掉”?

“農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機遊戲廢掉。”——這是8月6日《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少年陷網遊漩渦》中,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句話。在這篇報道中,記者深入中國農村,採訪了多位沉迷遊戲的農村少年、他們身邊的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探究了農村留守少年沉迷手機遊戲的現象。

毫無疑問,報道揭示出了一個十分重要,也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那就是農村留守少年的精神世界危機。以往,我們對這一群體的關懷,往往聚焦在他們的親情缺失、受照顧狀況和受教育程度上。但在這篇報道中,我們卻看到: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樣岌岌可危。

從現象層面來看,對一些手機遊戲的過度沉迷與依賴,確實是“廢掉”農村孩子的幫兇。不論是在新聞報道中,還是在許多人的返鄉觀察裡,手機遊戲都在農村青少年群體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而且不大光彩的角色。有些青少年為了遊戲荒廢了學習,也有些人在社交上與現實世界越來越隔膜,甚至有人為了給遊戲充值,偷偷揮霍家中的積蓄。這些現象無疑令人心痛,也讓人有了指責遊戲的理由。

面對這些問題,手機遊戲的開發廠商確實有義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一方面,遊戲開發者應當更加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積極開發更有效的遊戲防沉迷和監管體系;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也應在遊戲裡進行正面的價值引導,避免孩子受遊戲不良內容的誤導而步入歧途。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大批農村孩子被遊戲“廢掉”,只是其精神危機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些精神世界匱乏的少年,沉溺於遊戲的虛幻世界裡,即使沒有手機遊戲的誘惑,精神世界與社交生活的嚴重空虛,也足以“廢掉”他們。手機遊戲在他們空虛之時“趁虛而入”,佔領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就算我們能夠成功地“趕走”手機遊戲,也還會有別的東西再來“佔領”空虛的心靈。

其實,遊戲本身並沒有原罪,這只不過是諸多娛樂活動中的一種。但是,對於許多鄉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少年而言,手機遊戲卻不僅是一種娛樂,同時也是他們社交生活與精神世界的中心。由於缺少家人的陪伴,學校活動不夠豐富,又缺乏接近更高水平精神生活的渠道,這些孩子很容易投向遊戲的“懷抱”,在虛擬世界裡尋找自我實現的感覺,並認識能夠說得上話的“朋友”。

但是,遊戲畢竟只是遊戲,把遊戲當做生活的中心,必然會導致他們認知失調,與現實世界脫節,最終誤入歧途。我們要做的,是把關懷農村留守少年精神世界的問題擺到更優先級上,想辦法在他們的父母缺席的情況下,用更優質的內容填補他們的精神世界與社交生活,如此才能治癒內心的空虛,讓他們免於被各種誘惑“廢掉”。

相比之下,成長在城市裡的孩子,能接觸到的精神食糧和社交活動遠比農村豐富百倍,而不必單獨依賴遊戲一途。城市裡的學校也更加註重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社交空間,使得他們不必把社交重心放在網絡空間上。城鄉之間的發展鴻溝固然不能一下子填平,我們卻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儘可能把優質的精神食糧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送到農村。事實上,許多地方已經在大力推廣鄉村圖書館、鄉村影劇院的建設,而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也已經開始在校內籌組興趣社團,這些嘗試,都有助於讓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少年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

長期以來,留守兒童、留守少年都是中國鄉村社會治理的痛點與難點。他們既是中國城鄉人口結構嬗變過程中不幸蒙受犧牲的弱勢群體,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對這個群體的關懷,可以說再多都不為過。沒有人願意看到這些已經受到“虧欠”的孩子因為任何原因被“廢掉”,我們能做的,不是簡單地譴責遊戲,而是讓他們的精神得到滋潤與充盈,最終實現健康成長。(本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望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