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陝西"超牛"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食品學院食品分子營養與健康創新團隊在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雜誌《氧化還原生物學》Redox Biology期刊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間歇性禁食模式對潰瘍性結腸炎及其伴隨的焦慮抑鬱樣行為的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碩士研究生張鑫為論文第一作者,劉志剛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

首次揭示!陝西

間歇性禁食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已在小鼠模型中顯示出對延長壽命、調控代謝、維持機體健康以及治療多種疾病的顯著成效。劉志剛副教授在今年早些時間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已證實間歇性禁食可通過"腸-腦"軸改善糖尿病小鼠腸道微生態平衡進而改善腦認知記憶功能。本研究跟進此重要發現,繼續選取了隔日禁食、限制時間飲食和間歇性能量限制等三種間歇性禁食對腸道炎症疾病及其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開展了營養學干預研究。

首次揭示!陝西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炎症性腸道疾病(IBD),通常還會伴隨情緒障礙的出現。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我國的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逐年上升。不少學者認為能夠引起腸道菌群炎症性改變的飲食可能會用於改善炎症性腸病的發生和發展。

該研究發現,限制時間飲食(TRF)和間歇性能量限制(IER)改善了結腸炎小鼠的存活率,通過改善腸屏障完整性和結腸長度逆轉了結腸炎的病理發展,並且抑制了結腸組織中的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而隔天禁食模式(ADF)卻並沒有上述改善作用。同時,限制時間飲食和間歇性能量限制還減輕了與結腸炎相關的焦慮症和強迫症的行為,減輕了神經炎症和氧化應激。機理上,作者根據之前研究的結論,繼續從"腸-腦"軸機制上尋求突破。研究發現,限制時間飲食和間歇性能量限制也改變了腸道菌群的組成,包括減少了與結腸炎相關的志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腸道微生物的富集,並增加了抗炎相關微生物的富集,並且改善了結腸炎小鼠的短鏈脂肪酸形成。這一研究提示,限制時間飲食和間歇性能量限制可能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進而減輕了結腸炎和情緒障礙的發生,是未來值的探索有效營養干預策略。

首次揭示!陝西

該研究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學波教授領銜的食品分子營養與健康創新團隊支持下,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系劉瑞海教授合作,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及康奈爾唐氏-中國學者基金會的支持。

歡迎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