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為什麼濫殺忠臣

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將軍范蠡說過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可謂是忠臣不得善終最好的寫照了,也隱晦的諷刺了君王無情,可與之同甘不能與之共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古代帝王之位向來都是遭人惦記又嫉妒的,有的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防範一些不臣之人,往往在自己的猜忌之中狠心殺戮。越王勾踐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王,正是他開了這個頭,逼走了功臣范蠡,殺害了功臣文種,後世的皇帝也有效仿的,其陰狠毒辣的程度遠比勾踐更加過分,對開國功臣下毒手,當然也並非每位皇帝都是如此,像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是君臣關係處的非常好的明君。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為什麼濫殺忠臣

漢高祖劉邦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但劉邦自己也說論管理自己不如蕭何,論謀略自己跟張良相差甚遠,帶兵打仗跟韓信不是一個水平,看上去並沒有什麼才能的劉邦怎麼偏偏做了皇帝呢,劉邦此人也並非全無優點,他的優點就是會做領導,知人善任有一手,以上三人都是人才,他們能為我所用,這才是我能做皇帝的根本原因。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為什麼濫殺忠臣

令人遺憾的是好景不長,七位異姓王,除了兩位因病去世的吳芮、張耳,其餘的五位異姓王都被劉邦直接或間接的殺害,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又被呂后設計殺害,罪名也是謀反,彭越一開始被流放,後來又被殺害還株連三族,罪名則是意圖謀反,英布眼看韓信、彭越二人都被殺害,情急之下自己真的起兵造反了,卻因兵力懸殊最終兵敗被殺害,盧綰看這麼多開朝的功臣都被殺了,嚇得跑到了匈奴,最終病死在了荒涼之地。跟韓信重名的韓王信也是被朝廷懷疑,帶兵投降了匈奴,後在帶兵攻漢之時被漢將柴武所殺,原本樊噲也是在誅殺的行列之中,後因劉邦去世,這才留住了性命。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為什麼濫殺忠臣

劉邦在位之時殺了很多功臣,但是跟後世的皇帝相比起來還不算濫殺無辜,劉邦封的列侯足有一百四十來個,性命無虞,殺異姓王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和社稷,對於家天下的時期來說,這些個異姓王終究是對自己有威脅的,而漢初三傑之中,只有韓信被冤殺,蕭何跟張良並未遭到殺害,張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蕭何裝傻,也安全的躲過了劉邦的猜疑。

這種情景到了南北朝時期更是變本加厲,早在南北朝之前,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民不聊生,老百姓們簡直都要過不下去了。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們,昏君佔很大的比例,暴政殺功臣比比皆是,南朝宋文帝稱帝后,把開國功臣傅亮、徐羨之等人處死。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為什麼濫殺忠臣

朱元璋是史上誅殺功臣最多的皇帝,功臣徐達,此人有一忌口,最不愛吃蒸鵝,朱元璋偏偏送蒸鵝給他吃,後徐達慘死,朱文正,朱元璋的親侄子,後被朱元璋鞭撻致死,大將藍玉屢立戰功,後也被戴了一頂謀逆的帽子,株連朝廷上下一萬五千餘人,開國功臣中,只有湯和是因病去世,其餘人大多數都被朱元璋誅殺了,朱元璋還逼著傅友德親自殺了自己兩個兒子,而後傅友德自殺。朱元璋殺人都是給安排好了罪名的,朱元璋在位之時整頓貪汙之風,執政期間殺貪官汙吏十五萬。

歷史上濫殺功臣的皇帝如此之多,也給歷史留下了千古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