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鶴城區推進供銷改革幾點啟示

近年來,懷化市鶴城區供銷社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及上級社的科學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精神,理定思路,科學謀劃,統籌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一、建設鎮村供銷組織,構築三級服務網絡

供銷合作組織是供銷社實現自身職能的主要載體,區供銷社按照“一鄉一中心,一村一社”的基本原則,建立區、鄉、村三級惠農服務網絡平臺體系。一是成立區級惠農服務公司。利用6家社有直屬公司的閒置資產成立區級惠農服務公司--懷化市欣望惠農服務公司。二是恢復鄉鎮供銷社。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投入400餘萬元,對黃金坳鎮供銷社、涼亭坳鄉供銷社、盈口鄉供銷社進行恢復改造,將各基層社由單一的商品流通平臺打造成聚集商品流通、農資配送、電商服務、教育培訓、代收代辦等綜合服務功能的鄉鎮惠農服務中心。三是設立各類新型農村合作組織。投入60萬元,先後領辦、創辦水果蔬菜種植、牲豬肉牛雞鴨養殖等各類農民專業合社11家,年產值達5000餘萬元以上,帶動了3000餘戶社員農戶致富;投資37萬元建立了50個村級供銷惠農服務社,實現全區行政村全覆蓋,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

二、探索創新經營模式,拓展經營服務領域

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對供銷深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區社圍繞服務“三農”大力開展供銷深改,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經營模式,拓展經營領域,不斷滿足農村生產生活需求服務。一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與第五元公司進行合作,打造“鶴城特農”銷售平臺,對接供銷E家、微信等大型網絡平臺,實現全區各類名優特新等農副產品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武陵山雞”、“侗鄉黑豬”、“奇山獼猴桃”等已成網上較暢銷產品。二是融合產業鏈經營。融合系統內各專業合作社、各經服務網點、各銷售平臺等各類經營主體,實現系統產、供、銷全產業鏈經營,提高經營效率,提升供銷企業整體競爭力。三是拓展城區銷售市場。投入30餘萬元開辦供銷生鮮超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收購農民農副產品,增加農民收入;開展生鮮產品配送上門服務,服務城市社區居民,提升城市社區供銷知名度,樹立供銷新形象。四是發展農業生產服務。利用供銷三級網絡,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年供應配送各類農資2000噸;依託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開展土地流轉託管服務,土地流轉面積達2000畝;依託黃金坳、涼亭坳鄉鎮惠農服務中心,開展農機綜合服務、農副產品收購、教育培訓等業務,提升服務“三農”的社會化功能。

五是開展信息便民服務。利用鄉鎮、村級惠農服務社綜合平臺,開通“政務辦理、惠農政策、村務公開、惠農補貼、農技服務”等信息服務欄目,提供網上代辦代繳等服務,方便農村居民生活。

三、推進管理體系創新,轉變區社管理職能

區供銷社積極進行自身改革,理順社企關係,提升服務效能。一是轉變管理模式。成立資產管理辦公室,對直屬企業由直接管人、財、物向管資產轉變,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強化資產監管,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強化服務職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為各類企業在政策指導、信息諮詢、人才培養、科技培訓、科學種植、品牌建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成立農合聯組織。成立區、鄉兩級農合聯組織,積極服務農合聯成員單位,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各項制度,規範內部管理,注重品牌建設,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四、發揮供銷系統優勢,彰顯抗疫責任擔當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區社發揮供銷組織體系優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場供給,踐行使命職責,彰顯擔當作為。一是壓實工作責任,築牢疫情防線。成立社疫情防控總指揮部,全面落實防控措施。區社機關全體人員下沉到企業、社區(村)、高速路口等一線排查疫情,對企業家屬及村(居)民進行上門測體溫、摸排登記,確保不漏一人,卡死傳染源。為企業員工及一線工作人員發放口罩10000餘隻、消毒水5000餘斤、中約預防湯劑3000餘瓶,為涼亭坳鄉老寨溪村貧困戶送去各類慰問物資價值8000餘元。二是加強商品調度,保障市場供給。受疫情影響,群眾居家防控,商場、酒店、餐館停業,形成居民購買生活物資難、農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兩難”局面。區社採取果斷措施,組織供銷超市及時與各種、養戶對接,利用供銷三級惠農服務網絡,積極調度商品供給。開闢滯銷農產品銷售專櫃,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做到“不停業、不漲價、不斷檔、不脫銷、保供應”。農產品銷量由開始的每天2千餘元提升到1萬元以上,銷售雞、鴨等禽類產品100至300只不等。三是創新營銷思路,突破發展困境。突發的疫情讓直屬企業陷入困境。麗都大酒店取消了所有預定的除夕團圓宴,沒有收入來源;黃金坳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幾乎停業,農產品滯銷。區社創新思路方法,突破發展困境。指導麗都酒店轉型經營訂餐配送,訂單越來越多;利用深改建立起的供銷惠農服務合作伙伴——懷化美菜網轉變銷售模式,幫助黃金坳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實現快速復工復產;指導供銷超市探索轉型為小區居民網上預定、線下無接觸配送模式,每天根據居民訂單需求,配送蔬菜、水果、肉、蛋、等新鮮的食材上門,訂單量呈逐步上升。

五、幾點啟示

啟示一:區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是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核心關鍵。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重,事務多。只有在黨委、政府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多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改革事業的最終勝利。鶴城區成立了區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領導小組,全面領導我區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工作;制定《鶴城區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統籌推進我區供銷改革工作;區委常委會及區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供銷改革工作;區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鄉鎮基層供銷社、供銷生鮮超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場調研、調度項目建設情況,解決改革推進中遇到的難題。區財政每年按排30萬元作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專項工作經費;投入400餘萬元完成“區、鄉、村”三級惠農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出臺《懷化市鶴城區鄉鎮供銷合作社以獎代補實施方案》(鶴政辦函〔2019〕20號)等文件,採用以獎代補的方式促進鄉鎮供銷社發展。

啟示二:群眾參與是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事業的重要保證。

區級供銷合作社是基層供銷社改革事業的“主角”,但不能在改革的舞臺上唱“獨角戲”,要實行開放辦社,吸引、吸收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到供銷社改革中來,真誠合作,甘當配角,做好服務,才能促進供銷改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區社採用入股、合作等方式,吸引各類經濟主體參與供銷合作事業中來,與懷化第五元素網絡信息有限公司合作改造升級鄉鎮基層供銷社,打造黃金坳鎮惠農服務中心;與返鄉創業人員、農村經營能人、種養大戶等合作創辦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惠農服務社,貫通區、鄉、村三級惠農服務網絡平臺建設,為推進供銷改革夯實組織基礎。

啟示三:為農服務是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事業的最終目的。供銷合作社根在農村,根本宗旨就是為“三農”服務。在推進供銷社改革事業的進程中,要不忘合作初心,牢記為農使命,堅持以農為本,把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相統一,才能不偏離改革的初衷,才能真正融於到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區社在抗疫中發揮組織優勢,一手抓抗疫,一手抓供給,為農民排憂解能,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滿足群眾生活需求,踐行服務宗旨,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啟示四:改革創新是引領供銷合作事業發展壯大的持續動力。供銷合作社成立於計劃經濟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體制機制已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社有企業經營逐漸萎縮,紛紛陷入困境。區社通過組織創新,與第五元素、懷化美菜網等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收購農副產品,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的積極性等,供銷企業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開創鶴城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

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 周剛

2020年4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