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乳餵養率仍不足三成,推廣多年為何成效不足?

世界衛生大會(WHA)曾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將純母乳餵養率提高到5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要實現“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


然而事實上,中國的母乳餵養數據距離兩個目標都相差甚遠:

1、根據《2008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六個月內嬰兒的純母乳餵養率為27.6%;

2、中國疾控中心2013年數據報告中這一比例為20.8%;

3、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9年發佈的報告則顯示這一比例為29.2%。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7年6月頒佈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中又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要在2020年的基礎上再提高10%。


中國母乳餵養率仍不足三成,推廣多年為何成效不足?


近兩年,中國一直都在倡導母乳餵養,但母乳餵養實施狀況仍不理想,但還在不斷推進這一事項。


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母乳,作為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口食物,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營養供給,還是孩子抵抗病毒侵害的第一支疫苗、最有效的藥物。


幾組數據顯示:不進行母乳餵養會嚴重危害健康,缺乏母乳餵養的嬰兒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更高。


1、如果缺乏母乳餵養,孩子更有可能染上威脅生命的疾病,抵禦疾病的能力也較弱,每年中國因母乳餵養不足可能導致16000多例兒童死亡


2、缺乏母乳餵養的孩子更可能喝不乾淨的水(配方奶),免疫系統發育可能相對較差,這意味著更容易感染引起腹瀉,每年中國會有500多萬例腹瀉和肺炎病例,母乳保護效果可能對孩子一生都有影響。


3、如果沒有母乳餵養,則家庭需要支出更多用於購買母乳代用品(如配方奶粉),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或地區的家庭,例如一桶奶粉350元左右,按每月平均四桶標準奶粉計算,一年至少要消耗48桶奶粉,總支出在1.68萬元左右,目前奶粉越趨高端化,價格也有所提高,每年中國會多出80多億的家庭成本


4、當然,因為缺乏母乳餵養而生病,不僅是孩子還有母親,嬰兒容易患上腹瀉、急性呼吸道感染、肥胖等,而在生命後期,未母乳餵養的母親更容易罹患威脅生命的重症,如癌症和II型糖尿病,這導致醫療成本很高,中國每年

多出 1.96 億多的醫療費用。


中國的母乳餵養率為什麼始終難以提高?


1、工作方面


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就意味著寶媽要有富餘的時間保障,有研究表明:獲至少6個月產假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保持母乳餵養的概率會高出30%以上,而我國目前的普遍情況是規定帶薪產假3個月,這就導致哺乳期的職場女性不得不摒棄純母乳餵養的方式,選擇奶粉餵養。從這方面講,在全職更多、競爭更激烈的一二線城市,媽媽更容易放棄母乳餵養。


2、對母乳餵養缺乏認知


目前母嬰市場消費的主力軍是85、90、95後,雖然這個階段的生育大軍消費水平一直保持增高態勢,但仍有一部分人對母乳餵養知識和科學餵養方式缺乏認知。


中國母乳餵養率仍不足三成,推廣多年為何成效不足?


另外,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她們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開奶時間較晚、乳房腫脹導致乳腺炎、奶水不充沛等等,還有一些貌似專業的月嫂強調的各種禁忌等,由於公共服務提供的知識和技能不足,婦女通常無法獲得正確的信息和足夠的支持。


3、奶粉廣告的衝擊


全球母乳餵養率不到50%的數據同時也證明,母乳餵養不是主流,現在更多人會去主動選擇嬰兒奶粉。目前母乳代用品市場如奶粉,體量巨大且在不斷高速成長,尤以中國為最,並且近年來,奶粉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越來越重視品牌、渠道、口碑的建設及完善,不排除有過度營銷的情況發生。


如果年輕媽媽接觸母乳代用品越多,包括純母乳餵養,還有繼續母乳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


4、社會環境影響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和每年眾多的新生兒數量,遠超公眾場所母嬰設施的供應能力。據《中國城市母嬰室白皮書》數據顯示,截止今年2月,國內所有城市的母嬰室數量僅有2643間,現狀不容樂觀。超九成的孕媽表示身邊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很少,在商場、機場、醫院等公共場所很難找到。另外女性在公共場所哺乳遭遇的尷尬情形較多,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新手媽媽更傾向於奶粉餵養。


中國母乳餵養率仍不足三成,推廣多年為何成效不足?


中國推進母乳餵養的重要舉措


推進母乳餵養需要多方齊心協力,母乳餵養不僅是家庭和父母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既要政府、工作單位、醫療機構等在各自領域發揮作用,更要各大乳業肩負起責任,客觀宣傳正確引導。當下已經有不少關於母乳餵養的積極舉措,政府和很多機構都在積極行動。


其一是工作單位的支持。我國《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也曾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並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哺乳室,為哺乳期的女職工母乳餵養提供了便利條件。但目前所在單位有哺乳室和存放母乳冰箱的嬰兒母親的比例偏低,還遠不能滿足母親們恢復工作後堅持母乳餵養的需求。


其二是社會層面的支持。第一是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室發佈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讓各級政府通過完善政策,為家庭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全面落實產假政策,鼓勵試行育兒假、產休假,鼓勵用工單位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第二是國家衛健委於7月25日舉行的“健康中國行動之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新聞發佈會上呼籲,各地應該在公共場所和工作單位設立、提供固定或移動的母嬰室,讓母乳餵養更加便利。還有一些母嬰企業也加入到推進母乳餵養的浪潮中來,如蘇寧紅孩子、美贊臣、伊利等企業在公司內部和公眾場所大力推行母嬰室建設,大部分奶粉企業也表示支持寶媽至少6個月純母乳餵養,添加輔食後可繼續母乳餵養至2週歲以上,同時還會主動普及母乳餵養技巧。第三是目前我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 《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4和《廣告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都對規範嬰幼兒配方奶粉等母乳代用品的推廣和銷售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今年七部委聯合制定了《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規定,不得進行嬰兒乳製品替代母乳和1歲以內嬰兒配方乳製品的廣告宣傳。這一系列制度都對奶粉廣告有一定限制作用,對提升母乳餵養率也有正向影響。


其三是母乳餵養意識的提高。據調查,孕期醫療衛生機構母乳餵養教育的參與率僅有68.1%,當新手媽媽遇到一系列的哺乳問題,只有少數媽媽會向專業醫務人員尋求幫助。故而醫療衛生機構在孕期,分娩及產後為嬰兒母親們提供的母乳餵養知識的宣教和技術指導,以及孕期保健機構開展的孕期母乳餵養教育對幫助母親們在產前瞭解母乳餵養知識發揮著重要作用。


毫無疑問地是,母乳餵養率必須不斷提高,那麼中國的下一步,必須建立和維持母乳餵養的支持系統,需要有效的政策倡導和社會行為改變,將個人溝通、大眾媒體和社區項目結合起來;並且在積極營造母乳餵養的社會氛圍、規範母乳代用品行業、逐步推廣和監測母乳餵養干預措施等方面拿出更大的決心和更有力的行動。


部分數據來源:美華母乳筆記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