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教育心理學第三章(純手工碼)

教育心理學

第三章 學習理論

第一節 學習概述

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學習的分類

加涅關於學習的劃分

一、學習水平分類

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複雜、學習水平由低到高,加涅把學習分為八類,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學習層次結構。

1.信號學習

2.刺激-反應學習

3.連鎖學習

4.言語聯結學習

5.辨別學習

6.概念學習

7.規則或原理學習

8.解決問題學習(高級規則學習)

二、學習結果分類

按學習結果,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1.智慧技能

2.認知策略

3.言語信息

4.動作技能

5.態度

奧蘇貝爾關於學習的劃分

從學生學習方式上: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

其他關於學習的劃分

1.學習主體:動物學習、人類學習、機器學習

2.學習時的意識水平,阿瑟雷伯將學習分為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

3.按學習內容,我國學者將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行為規範的學習

學生學習的特點

1.接受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形式

2.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3.學習內容以系統學習人類的間接知識經驗為主,具有間接性。

4.學習目標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

5.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各種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

第二節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1.分化與泛化

2.消退

3.恢復

二、桑代克的聯結-試誤學習理論

1.學習的實質——形成情境與反應的聯結

2.學習的過程——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

3.三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4.聯結-試誤說的教育意義

(1)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並鼓勵學生多嘗試,從錯誤中學習,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更牢固。

(2)任何學習都應該在學生有準備的狀態下進行,不能經常搞“突然襲擊”。

(3)在學習過程中,應加強合理的練習,並注意學習結束後不時地進行練習。

(4)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得到自我滿足的積極結果,防止一無所獲得到消極的後果。

口訣:允許犯錯,有準備合理練習,得到積極結果。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人和動物的行為分為兩類:

1.應答性行為

2.操作性行為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1.強化

2.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3.消退

4.懲罰

斯金納關於程序教學、行為塑造的意義

基本原理:連續接近法

原則:

1.小步子原則

2.自定步調原則

3.及時反饋原則

4.積極反應原則

5.低錯誤率原則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學習的實質: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的過程:注意、保持、復現、動機

對強化的重新解釋:

1.直接強化

2.替代強化

3.自我強化

第三節 認知學派學習理論

一、格式塔學派的完型-頓悟學習理論

1.學習的實質——形成新的完型

2.學習過程——頓悟過程

3.桑代克的聯結-試誤說與苛勒的完形-頓悟說

二、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1.學習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獲得

2.學習是對完形的認知,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

托爾曼的“潛伏學習”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潛伏學習是指動物在沒有強化的條件下學習也會發生,只不過結果不太明顯,是潛伏的。一旦受到強化,具備了操作的動機,這種結果才通過操作而明顯表現出來。

三、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評價

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2.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1)動機原則。好奇內驅力、勝任內驅力、互惠內驅力

(2)結構原則。動作表象、圖像表象、符號表象

(3)程序原則。

(4)強化原則。

口訣:動結程強

3.發現學習

四、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和實質性的聯繫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客觀條件:學習材料有邏輯意義

主觀條件:

1.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2.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

3.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用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

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

1.逐漸分化原則

2.整合協調原則

3.組織學習的策略——先行組織者的概念和作用

先行組織者:即先於某個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引導性學習材料。

種類:1.陳述性組織者2.比較性組織者

作用:

1.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中的重要部分。

2.突出強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聯繫。

3.能夠幫助學生回憶起與新知識相關的已有知識,以便更好地建立聯繫。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學習過程的階段性

1.動機階段

2.瞭解階段

3.獲得階段

4.保持階段

5.回憶階段

6.概括階段

7.操作階段

8.反饋階段

第四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一、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二、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促進學習的心理氛圍

1.同理心

2.真誠一致

3.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五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1.建構主義知識觀

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3.建構主義學生觀

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者本身已有的經驗結構,認為學習者在學習新信息、解決新問題時往往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其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經驗,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發展出新的知識經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當前教育實踐的啟示

乾貨教育心理學第三章(純手工碼)


1.認知結構遷移論的提出者是(奧蘇貝爾)

2.皮亞傑認為,兒童思維發展到一定邏輯抽象水平以後,這種思維形式適用於任何具體領域。從遷移的理論來看,這種觀念與(形式訓練說)接近

3.動覺是複雜的內部運動知覺,他反映的是身體運動時各種肌肉活動的特徵,如(放鬆)

4.“見者易學者難”強調的是(示範)對動作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5.學習遷移產生的客觀必要條件是(學習對象之間的共同要素)

6.平時表現貪玩,私下偷偷努力學習屬於(高趨高避型)

7.走路不屬於問題解決是因為不符合問題解決的(認知性)

8.問題解決過程中,尋求解答的途徑包括(算式法和啟發法)

9.元認知的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

10.原型是指那些被模擬的(自然現象或過程)

11.學習遷移的前提是(已有的知識背景)

12.把正遷移分為橫向遷移和豎向遷移的是(加涅)

13.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的(源泉)

14.教會學生學習going中的ing再教playing,coming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釋這種學習現象的是(概括化理論)

15.主語經常出現在句子開端。因而許多學生把主語看做句子的開端。這體現了學生的知識概括是(感性概括)

16.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只有少數解決方法的問題,適合用(逆推法)

17.(關係轉換)理論認為主體越能覺察事物之間的聯繫。概括化的可能性越大

乾貨教育心理學第三章(純手工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