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纯手工码)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

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一、学习水平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二、学习结果分类

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

从学生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主体: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2.学习时的意识水平,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分化与泛化

2.消退

3.恢复

二、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联结-试误说的教育意义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2)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4)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

口诀:允许犯错,有准备合理练习,得到积极结果。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

1.应答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4.惩罚

斯金纳关于程序教学、行为塑造的意义

基本原理:连续接近法

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自定步调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

4.积极反应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对强化的重新解释:

1.直接强化

2.替代强化

3.自我强化

第三节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型

2.学习过程——顿悟过程

3.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与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2.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结构原则。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表象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口诀:动结程强

3.发现学习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

2.整合协调原则

3.组织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和作用

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种类:1.陈述性组织者2.比较性组织者

作用:

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的重要部分。

2.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3.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好地建立联系。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1.动机阶段

2.了解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

8.反馈阶段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

1.同理心

2.真诚一致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干货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纯手工码)


1.认知结构迁移论的提出者是(奥苏贝尔)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形式训练说)接近

3.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他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各种肌肉活动的特征,如(放松)

4.“见者易学者难”强调的是(示范)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6.平时表现贪玩,私下偷偷努力学习属于(高趋高避型)

7.走路不属于问题解决是因为不符合问题解决的(认知性)

8.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答的途径包括(算式法和启发法)

9.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0.原型是指那些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

11.学习迁移的前提是(已有的知识背景)

12.把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的是(加涅)

1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

14.教会学生学习going中的ing再教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概括化理论)

15.主语经常出现在句子开端。因而许多学生把主语看做句子的开端。这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概括是(感性概括)

16.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解决方法的问题,适合用(逆推法)

17.(关系转换)理论认为主体越能觉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化的可能性越大

干货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纯手工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