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葡萄美酒夜光杯,修了相機一大堆!這位“華佗”了不起

  隨著全民攝影的普及,損壞的相機如何維修?

  李師傅,專業修理相機。無論是磨損嚴重的“戰鬥機”、還是年份久遠的“老古董”、亦或是“高空炸雞”的無人機,他都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無人機。石小杰 攝

  14年裡,他讓8萬臺設備“起死回生”,被攝影愛好者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一戰成名 1個晚上修理好32臺進水相機

  “李師傅”的真名李清治,是貴州為數不多的相機專業維修師之一。只要是和攝影有關的設備損壞了,到了他的手裡,就能使設備“起死回生”,而且專治“疑難雜症”。

  “只要是與攝影有關的設備都可以修。”李師傅說,14年裡,工作室的維修範圍從相機、鏡頭擴展至無人機、燈光等設備。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設備。石小杰 攝

  2006年,李師傅創立相機維修工作室後,就開始實行“流水線式維修”,既每個人負責維修設備中不同的部件,最後將各部件進行整合。

  李師傅的工作室120平方米,4張擺滿了各種零件的桌子,待維修的設備和已經修好的設備將工作室塞得滿滿當當。4個修理師傅有的正坐在桌前專注地維修設備,有的忙著給修好的設備打包準備發快遞。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無人機。石小杰 攝

  2007年,李師傅工作室創下2個人用1個晚上的時間修理好32臺相機的紀錄。

  “當時一個旅遊團的攝影設備被導遊意外落水,所有相機都進水了,第二天旅遊團就要離開,導遊急得在全貴陽求助。”回憶當初,李師傅說:“打開設備發現進水程度後,用了幾秒鐘就想到了批量處理的辦法。”

  通過與助手各自負責修理設備中不同的部件,最後進行整合檢測的方式,忙了整整一個晚上,終於將32臺相機修理好,李師傅第二天一早將32臺設備“完璧歸趙”。

  一夜拯救32臺相機,李師傅“一戰成名”。

  對症下藥 能修部件的儘量不換

  “巔峰時期平均每天大概有50臺設備被送來維修。”李師傅說,他修理的,更多是人們與相機之間的感情和回憶。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檢測設備。石小杰 攝

  放大鏡、小鉗子、鑷子……李師傅的工作臺上,沒有先進的維修儀器,就是用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具,讓一部部相機“起死回生”。

  李師傅說:“設備用久了,自然與人產生了感情與羈絆,許多顧客送來的設備往往承載了他們的回憶,維修的情感價值大於設備的經濟價值,特別是老式的膠片相機。”

  數碼相機大多是成塊的零件構造,壞了哪一部分可直接換掉;而膠片相機是無數的零件和齒輪組裝而成,有的是1000多個零件,要修理只能一點點拆開。喜歡聽金屬齒輪碰撞的聲音,喜歡聽快門聲,這是喜歡膠片相機的人一大原因。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設備。石小杰 攝

  “幾乎沒有修不好的相機。”李師傅說,有故障的器材能修儘量修,只是找配件要多花些時間,像一些專業的攝像機,配件特別難找,最長曾經用半個月的時間只為了找一個零件。

  有的老式膠片相機已經停產多年,損壞後找不到替換的零件,李師傅通過3D打印或者請鉗工師傅製作的方式將這些零件複製出來。

  李師傅介紹,修理師和醫生一樣,要望、聞、問、切,才能診斷病因,最後“對症下藥”。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為顧客檢測設備。石小杰 攝

  “李師傅,又來麻煩你了,這幾個相機鏡頭對不了焦,店裡還要急著用。”文化傳媒公司的吳先生帶著3個佳能相機和5個鏡頭一大早就來到李師傅的工作室。

  “之前有一個索尼的攝像機不小心摔壞了,很多修理師傅都讓我整體更換部件,維修的費用非常高,與其修理還不如買一個全新的設備。”吳先生說,找到李師傅後,他打開檢查了幾秒鐘就說可以修,還講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低價。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相機鏡頭。石小杰 攝

  “機械、光學、電路,所有設備歸根到底可以大致分為這三大板塊。”李師傅說,無論是主板損壞,快門線圈故障還是單純的軟件故障,只要找準了問題,就可以對症下藥,將零件維修好,修理的費用可以大大降低。

  70歲的顏老師是貴州省老年攝影協會的成員,也是李師傅工作室的常客。技術好、人品好、價格優是他堅持找李師傅維修的原因。

  有了金剛鑽,敢攬瓷器活。憑藉著過硬的維修手藝和良好的口碑,李師傅成為攝影器材修理界的“紅人”。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通過手機回覆顧客消息。石小杰 攝

  李師傅的顧客,不僅來自貴陽,廣東、上海、山東、陝西等地的顧客也慕名而來。“只要是能修的,再麻煩也要修好。”李師傅說。

  李師傅有4個手機7個微信號,用來與攝影愛好者保持溝通,他時常發佈一些維修知識或是遠程指導基礎的設備維護。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待維修的無人機。石小杰 攝

  14年裡,李師傅從相機維修的新手進階相機界“華佗”。“李師傅說,幹我們這行的,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細心,持之以恆。

  朋友圈詩人 分享相機維修那些事

  生活中,李師傅還會經常發朋友圈,將修理趣事、維修經驗、加班熬夜編成朗朗上口的小段子。“除了春節,幾乎每天都有業務,抽空發朋友圈既是一種記錄生活的解壓方式,也可以加強與顧客之間的聯繫。”李師傅說。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的朋友圈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分享的知識與“吐槽”,意外收穫了不少讚譽和人氣,不時還有顧客催更新下一條。

14年裡修好8萬臺設備 他被稱為相機界的“華佗”

李師傅在維修無人機。石小杰 攝

  “現在相機產業更新換代的速度讓人眼花繚亂,使用微單等新設備的顧客越來越多,在專注做事的同時也要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不斷學習新技術。”李師傅說,關鍵還是把事情做好,比什麼都管用。

  李師傅說:“這個工作室將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業,就想專注做著做好這一件事情。”

  專注做好一件,李師傅一直在路上。

  作者:石小杰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