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雙全圖

齊白石的福壽雙全圖即將登錄深圳拍場。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福壽雙全圖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1957年9月16日,齊白石在北京醫院逝世。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齊白石從來沒有入仕願望,懶於應酬,不管閒事,與世無爭,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之中,沉浸藝術故鄉里。齊白石的鄉心、童心和農人之心的流露和藝術中的鄉土氣息,根源於齊白石的勞動生活。齊白石也曾在藝術上走投無路,那是虛假地因襲“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運,實質上那是齊白石的心態與過去的文人之間不相諧和的結局。

福壽雙全圖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髮、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4.5億元起拍,在近70餘次的競爭中,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福壽雙全圖


1902-1909年,40-47歲,齊白石用了八年時間先後五次外出遠遊,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這就是大家經常提及的“五出五歸”。1906年10月便是齊白石三歸之後在餘霞峰山腳下的茹家衝買下一所舊房子和二十畝水田,以舊翻新,取名“寄萍堂”。此件作品為齊白石1906年所作,作品為畫面中老者面部刻畫寫實,紋理細緻,拱額,壽眉、長鬚,顏色皆白,象徵長壽,表情親切和藹,栩栩如生。老者左手持杖,手部細膩,具有陰陽光線變化。竹杖書法用筆,勁挺有力,右手端桃,桃平塗洋紅,富有民間氣息,綠葉襯托下愈發鮮麗。老者著廣袖長袍,衣飾輪廓用戰筆寫出,沈鬱而不凝滯,淡墨渲染,簡練而精到。畫面右上角一蝙蝠展翅飛翔而至,與老者相呼應,墨線勾勒輪廓,施以赭黃,有“福自天申”之意。整件作品人物刻畫寫實,設色典雅沉靜,題跋後有齊氏“齊璜”朱印。

福壽雙全圖

目前,藝術品行業展現出蓬勃生機,尤其是近兩年經國家對藝術品行業的大力扶持,19年兩會後國家追加對藝術品行業投入1000億,藝術品市場目前非常火爆。尤其是名人大師字畫,拍賣市場大放異彩,往往都拍出天價。收藏者、投資者群體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對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來價值。尤其是物以稀為貴,越是稀少價格越高。

瞭解收藏可交流討論


責任編輯:資深瓷器顧問龍老師


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