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大部頭”取代“碎片化”,“數字閱讀”依然火熱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如今的閱讀,可以是“一卷在手”,也可以是“一屏萬卷”;書可以讀,也可以聽;可以優雅逛書店,也可以宅家“雲閱讀”。而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火熱出爐的多份閱讀報告顯示,在這段“按下暫停鍵”的時間裡,國民閱讀量普遍增加,更多人開始以“大部頭”取代“碎片化閱讀”,當然,數字閱讀依然備受青睞。

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大部頭”取代“碎片化”,“數字閱讀”依然火熱

  就在世界讀書日當天,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上線開幕。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評選的“2019年度十佳數字閱讀城市”在會上揭曉,南京領跑榜單。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介紹:“2019年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讓南京1800年的文學血脈與世界連接、與未來連接,近年來,南京加強數字產業集聚平臺建設,融通曆史文化資源,優化數據文化研發的政策環境,全面提升數字文化創意影響力,打造數字文化產業高地。”

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大部頭”取代“碎片化”,“數字閱讀”依然火熱

  讓城市浸潤在書香之中,南京在公園、景區、商場、社區等場所打造新型閱讀空間150多處,設立“圖書漂流文化驛站”292家,投放圖書4萬餘冊,同時建設“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以公益閱讀保障弱勢群體基本文化權益。

  剛剛出爐的多份閱讀報告也都關注到了疫情期間的閱讀趨勢。疫情初期,一張方艙醫院內“讀書哥”的照片迅速上了熱搜:他戴著口罩,專心看書的樣子,令人動容,全民抗“疫”有了書的陪伴,居家日子似乎不再難熬。亞馬遜中國的調查報告中,就有超過七成讀者反饋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閱讀量相較平日有所增加。南京市民孟小姐深有感觸,“我就把家裡的一些之前買了沒有讀的書都拿出來看了,閱讀速度還是變快了。疫情期間一下子多了那麼多的時間,而且聽周圍的人講,無論是讀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大家的閱讀時間都直線增長了。”

  京東大數據分析疫情期間的圖書銷售後發現,人們開始閱讀真正“感興趣”的書籍,而非通過“充電寶式”閱讀來把自己武裝得更有競爭力。這體現在實用類圖書佔比下降,而生活、進口和文史等“大部頭”書籍增長。

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大部頭”取代“碎片化”,“數字閱讀”依然火熱

  當然,從閱讀頻次來看,相對於紙質書,更便捷的電子書和聽書閱讀有著更高的閱讀使用頻次。國民閱讀習慣的改變,推動了整個圖書市場向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比如多家出版機構共同推出了“電子書先行”計劃,讓廣大讀者足不出戶也能搶先讀到新書佳作。

  不少傳統書店也推出了更多“雲閱讀”相關服務,在江陰,香山書屋新推出了書香玫瑰“宅閱讀”計劃,在香山路、蘇龍苑、青陽文化體驗空間三個點的嘗試就很受歡迎,工作人員王曉瑜告訴記者,“我們也開始了一些線上圖書預約,線下取書這樣的一個嘗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公共場合的接觸,同時又能夠把書傳遞給大家。”

  更多詳細報道,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張倩 劉雨薇 編輯/國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