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從美國獨立到1840年之間的近70年間,只有100萬人抵達美國。而在接下來的60年裡,有不下3000萬人蜂擁而至……”——選自《大西洋的故事》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泰坦尼克號》劇照

美國的歷史極其短暫,但它的崛起速度卻是史無前例的。那麼,是什麼讓美國有這麼大的力量呢?今天,我們要說說擠在三等艙中的“窮移民”。

看過《泰坦尼克號》的都知道,男主傑克是一個窮畫家,運氣好贏得了一張三等艙的船票,才登上了泰坦尼克號。所謂“三等艙”,就是船上最便宜的艙室,擠滿了像傑克一樣的窮人。

實際上,泰坦尼克號上的三等艙,算是當時其它輪船中最好的了。至少,這艘船上的“窮移民”,還擁有浴室、娛樂室和餐廳。

大多數的移民船條件非常糟糕,除了少數有錢人能在甲板上層愉快的睡覺、用餐、曬太陽,大多數移民只能擠在甲板之下狹窄的空間中。睡覺的床一般都是鋪著稻草的上下鋪,條件更差的只有吊床。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泰坦尼克號的三等艙餐廳條件

為安全考慮,下層艙室不會提供做飯的空間設備,移民只能自備食物——脾氣很差的船員會反覆提醒移民,他們付的錢只能乘船到達大洋彼岸的港口。當然,也有一些移民船會提供少量的麵包、肉乾。

在擁擠的底層艙室中,男女是嚴格分開的,其目的當然防止發生“傷風敗俗”的事情。就算是泰坦尼克號的三等艙,單身女性和單身男性,也被分別安置在船尾和船頭。

跨越大西洋的航程並不輕鬆,《泰坦尼克號》中風平浪靜、碧波萬里的好天氣,不可能每天都有。一旦遇到惡劣天氣,移民船就會關閉艙門,人們無法到甲板上活動,只能擠在惡臭的艙室中,有時候要持續幾天時間。

然而,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值得的。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海上鋼琴師》劇照

假如你看過《海上鋼琴師》,一定能想起那個經典的場景,當甲板的人們透過霧氣看到他們的目的地時,不由自主的大喊著:“美國!美國!”對於這些移民來說,來到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國家,就是自己的一次“重生”。

像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當時最需要的重要資源,就是移民。它不斷的向歐洲人民傳達自己的誠意,充分的自由、廉價的土地、發財的希望,美國用當時最具誘惑力的理由,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五月花”號的移民

這些移民中,有很多精通技術的人。他們拖家帶口來到“新世界”,立刻投入到了各個領域的生產之中。尤其是那些來自英國的移民,連語言上的阻礙都沒有,可以迅速成為美國版工業革命的中堅力量。

19世紀的歐洲,無數人毫無眷戀的離開了家鄉,前往新大陸生活。

貧窮和壓迫是歐洲人逃離故土的最重要原因,就像“五月花”號上的移民一樣,清教徒受到了本國教會的迫害,只能逃往國外。而歐洲平民與貴族間的矛盾爆發,1848年革命中的流亡者,也把美國當成了最佳選擇——大約有3萬名流亡者定居在了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附近,他們極其重視“自由生活”,以至於1853年一位教皇使者來這裡訪問,引發了大規模的暴力抗議。

當然,更重要的是貧窮。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愛爾蘭大饑荒

以愛爾蘭為例,在1845年至1850年的大饑荒中,無數人餓死病死。一些稍有能力的人,紛紛逃離這個國家。人口統計顯示,1848年愛爾蘭全國人口約850萬人,1921年則下降到了不足450萬人——在這期間,超過300萬愛爾蘭人移居到了美國。

愛爾蘭人的大規模移居潮,不僅僅是由大饑荒引起的,多年來的貧窮一直困擾著大多數人,大饑荒只是堅定了他們前往美國的決心。

去美國的船票並不昂貴,三等艙的價格多年都維持在3英鎊。《企鵝歐洲史》中記載,1846年至1851年這幾年中,愛爾蘭人從銀行取走了價格超過120萬英鎊的黃金,“大部分錢用於支付橫渡大西洋的船票費”。更不可思議的是,很多地主為了收回租出去的土地,主動幫農民支付了前往美國的船票。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愛爾蘭大饑荒紀念雕像

在移民潮的那些年,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大量的青壯年都離開了。其南部威克洛郡的一名婦女寫道:“我們這一地區的青少年已經不多了,很快中年男人也要走光了,他們現在成群結隊湧向美國。”

不僅是愛爾蘭,德國大量的貧窮人口,也紛紛移民美國。1820年至1860年,美國境內移民總數的31%是德國移民;1861年至1890年,在美國的德國移民達到了移民總數的20%。

與此同時,因為饑荒導致瑞典和丹麥人也紛紛前往美國。就連冰島,1875年都有1.5萬人移民美國——當時冰島總人口只有7.5萬人。

歐洲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問題,很多人移民美國。

美國的崛起,離不開無數擠在三等艙裡的“窮移民”

工業革命

因為貧富分化嚴重,耕地逐漸集中在大地主的手中,無地農民越來越多。這些人只好流落到城市中,進入工廠打工,雖然他們中很多人都慢慢成長為熟練工人,但生活條件依然非常糟糕。

城市工人階級生活悲慘,沒有出頭之日,自然想要擁有自己的土地。於是,美洲大陸成了最好的去處。

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前往美國,他們中有農民,也有工人,當然也少不了傑克這樣的“窮畫家”——不同國家不同職業的人,源源不斷的彙集到美國,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們再回頭看的話,雖然美國曆史不長,但它在建立之初,就想盡辦法吸納了歐洲各國各領域的中堅力量。它不是從零開始發展,至少“窮移民”所帶來的經驗和激情,為美國崛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那個時代,三等艙裡的移民們,真正看到陌生的美國時,應該是充滿了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