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移民到加拿大,完全陌生的国度,等于重活一次。尤其是一把年纪,对原生地几十年生活的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由此“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应运而生,不是道听途说,全是亲身经历——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政府办公楼可以免费参观

加拿大各省、市政府的办公地点一般都在市中心,而且很多是这个城市有历史沿革的特色建筑,也是每到一处值得一去的景点。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位于温尼伯的曼尼托巴议会大厦。


这些政府办公场所都可以免费参观,没有哨兵站岗,也无需验明证身,只需通过一个类似北京地铁站的安检 。如果是团体参观,可以提前预约,会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讲解。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们参观曼尼托巴的议会大厦,是英语学院的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去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专门带我们参观各个主要办公、会议场所,详细讲解每个地方的功用和历史。还会见了一位华裔女性议员,一起交谈、合影。参观过程中,不时碰到正在工作的政府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会微笑与参观者打招呼。参观结束后,个人可以随意在各处照相、留影。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一对“北美水牛”赫然挺立在大厅里。



两年前去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岛游玩。在街上闲逛,天上下起了小雨,看到前面不远处是市政府办公大楼,也是一个很壮观的古建筑。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一百多年历史的维多利亚议会大厦。


临时起意,我们一行人进去参观。同样简单的安检程序,我们进去转了一圈,发现各地的政府办公场所都大同小异,以后也就没了参观省府、市府的兴趣。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富丽堂皇的壁画和朴素干净的厕所。



年幼的孩子不能独自在家

加拿大法律明确规定,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不能独自在家,必须由成年人、或者大于十二岁的大孩子陪同。由此,任何父母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无论什么理由都属于违法行为。

由此诞生了一个大孩子的“工作岗位”——Baby Sitter,就是大于十二岁的孩子帮助照看不能独自在家的小孩子。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艾米丽是我们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有两个女儿,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有时艾米丽和丈夫早晨需要提前离开家、或者晚上有什么其它活动,就找我女儿去帮着照看她的两个小孩,短则一小时,长则四小时。别小看这个“岗位”,是很抢手的,而且一小时最少得支付$10。有孩子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需求,但能在合适时间当Baby Sitter的大孩子可不是随时都有。所以,有的妈妈得备好两、三个Baby Sitter,以备不时之需。有的Baby Sitter为了能让自己更职业,专门到相关培训机构完成Baby Sitter的培训课程,这样的Baby Sitter就更抢手了。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有一个朋友曾经感慨说,十二岁真的是个槛儿,过了十二岁就像个大孩子了,父母也能放心许多。看来制定这条法律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虽然是法律,但并不是实时有人监控,十二岁以下独自在家的情况肯定会有,有的家庭可能不愿意支付Baby Sitter这笔费用,有的是一时找不到合适帮忙照看的人。但我了解的大部分加拿大人都会遵守这条法律,一是守法,二来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超市错收钱免费送

要不是几次亲身经历,我真不敢相信。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平价超市,我们每周都会去那里买食品。有一次买一袋三磅的胡萝卜,广告单上写的是$2.47,但结完账我发现是$2.97。到服务台询问,他们派人查看后,发现确实错了,因为当天是新的广告单执行的第一天,可能价格没有改过来。工作人员不停的说抱歉,然后开始退钱。拿到钱一看,不是多收的5毛钱,而是全款$2.97。我以为他们理解错了,就说,我们不是退货,只是退差价。服务员说,这是他们的规定,如果因为他们的责任而多收了钱,就全额退款,把商品免费送给顾客。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当时都蒙了,还有这样的事。我以为这只是一家超市的特殊服务,没想到在另外一家连锁超市,曾两次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多收了钱,就把商品免费赠送。服务行业以这样的方式监督自己、回馈顾客,是不是比“顾客是上帝”的口号更受用。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想起曾经留学加拿大的侄女说,加拿大是个善良到让人不忍做坏事的地方。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罢工不是闹着玩儿的

听说过加拿大经常有罢工:大学老师罢工长达三个月,环卫工人罢工、城市臭气熏天,公交司机罢工等等。我们办移民期间,还经历了移民官罢工,真是无奇不有。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前年冬天,我们这里的范莎学院教师罢工,和我们同住一个小区、来自韩国的一家人,年青的父母和一双儿女,妈妈就是来范莎学院留学的。结果罢工持续了一个月,要知道留学生一个月单是学费就1000多刀,就等于白扔了,更别说其它费用。这罢工真是六亲不认啊。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这些都是听到的、看到的,虽说有点感触,也只是个旁观者。


今年九月一开学,就看到新闻,学校教职工工会成员与教育局的合同到期,要重新谈判,谈判不成有可能罢工,口气有些来势汹汹。之后报道不断,我想着就是吆喝吆喝,为谈判提条件造点声势。整个安省有55000名教职工,仅大多地区就有70多万名学生,牵扯范围太广,这要罢工还不乱套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9月27日收到学校邮件,说下周一9月30日开始,学校教职工开始”按章工作“,就是只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工作的“有限罢工”。我这才明白,这次罢工的是学校职工,就是教学助理、文秘、技术人员、清洁工等工种。教师和教职工分属不同的工会。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教职工开始“有限罢工”。


这时候我还没有引起重视,想着只要有老师在就行。没想到,局势逐步升级。三天后,学校突然通知,下周一开始,所有的教职工将停止工作,学校可能要关闭。邮件、电话,各种轰炸,生怕家长收不到通知。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罢工信息日日更新。


紧接着,女儿学校所在的教育局发来邮件:两天后、10月4日的周五晚上十一点之前,将发布是否罢工的最后消息,提醒家长提前预备安置孩子的备用方案。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周五晚11点前发布最后消息。


第二天,罢工信息再次更新:考虑到教育局所辖的3400名教职工下周停止工作,学校预计将无限期关闭,因此强烈建议家庭为孩子做好其他安排。下周一学校将关闭,除非谈判有新进展。

没等到周五,学校宣布即将关闭。


看来是动真格的了,这时才明白,学校最重要的不是老师,而是清洁工。几百上千人的学校如果没有清洁工,惨状可想而知。

开始了,真的开始了,家长们尤其是小孩子的家长都急了,一些中国学生家长的微信群里更是炸了锅。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罢工,没想到任何部门、任何工种都可以罢工,不敢相信这工罢到自己跟前了,让人措手不及。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中国孩子的家长们议论纷纷。


加拿大很少有老人帮助照看孩子,所以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不上学,那父母只能有一个人请假来照看。所以,学校罢工很大程度上连带着很多父母也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我们还好,女儿已经大了,自己和同学商量好,准备去体育馆。

没想到,周日晚上10:30,准备洗漱睡觉,女儿突然跑过来告诉我们,说明天早上学校上课。我赶紧检查邮箱,果真学校发来邮件,说在罢工前的最后一刻,就在刚才,工会和教育局达成了临时协议,明天学校开放。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最后一刻,达成协议。


好悬啊,全安省几十万学生差点要到处“流浪”了。家长们刚想松一口气,没想到新的罢工消息接踵而来:教师工会宣布,教师罢工可能在11月初举行。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二)


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见识有点儿短,对这样此起彼伏的罢工实在不太理解,难道解决问题只有罢工这一条可行的途径?!必须以更多人的麻烦来解决小团体的“麻烦”?! 后来,看到一位老移民写的文章说,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罢工会永远存在,放平心态,不必大惊小怪。

好吧,看来这见怪不怪的罢工以后不会少。上升到高大上的“社会体制”,让我们小小老百姓有点够不着的感觉。但任何体制都是人制定、人构成、人执行的,人是有头脑、有良知、有底线的,任何冰冷的体制都不应该打败带着体温的人性。

(温馨提示:所有文字是建立在亲身经历上的个人感受,望不同经历、不同观点者勿喷,致谢。)

我经历的加拿大医疗(下)

十五岁的女儿到底做了什么?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