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優化青海資本市場生態

本報記者 李立平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了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是今後一段時期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的指導性文件,對於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助推上市公司健康發展,近日,青海證監局聯合青海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青海證券業協會舉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專題培訓班,就如何切實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開展座談,取得了較好效果。青海轄區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主要負責人80餘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內在需求

截至目前,青海省共有12家上市公司,分佈於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採礦、電線電纜、工程施工、機械製造、酒類等多個行業。今年前三季度,這12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83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160%。近年來,青海證監局高度重視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通過司法重整,全面化解某公司債務和經營風險。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21億元,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二是積極推動轄區上市公司通過債轉股優化資本結構,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三是穩妥處置個別公司大股東資金佔用和財務造假風險,為下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四是主動協調青海銀行向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給予紓困支持,有效降低股票質押風險。

青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發佈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青海證監局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著眼點,多措並舉,促進青海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實體經濟“基本盤”、經濟發展動能“轉換器”、服務國家戰略“先鋒隊”、助力居民就業“穩定器”的作用。轄區上市公司要提高認識、深入學習、對標政策,一企一策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契機,以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正平股份總裁張海明在培訓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來自證監會、會計師事務所等相關單位的專家,不僅全方位解讀了政策,還通過詳實的案例,為上市公司如何依法履職,不碰紅線、不觸底線,促進公司合規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議,對以後的工作很有促進作用。張海明認為,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上市公司提質有其內生動力,因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有利於企業再融資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有利於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及長遠健康發展。張海明表示,公司將積極貫徹《意見》精神,按照監管部門要求,規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做強主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促進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文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參加培訓和座談,更深刻理解了註冊制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要求,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行的註冊制改革將為大量創新創業類公司帶來上市的新機遇,也必將為新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規則內核,強調市場化、法治化運行,這就要求,一定要從源頭上把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擬上市企業,公司一定會對標《意見》要求,在規範運作的基礎上提升盈利能力,爭取早日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優秀上市公司中的一員。

合力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

青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永恆主題。青海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青海資本市場還面臨總量規模不大、質量整體不高等短板。轄區上市公司要提高認知,落實主體責任,持續提升盈利能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規範公司治理,加強公司內控建設與執行力度。抓住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機遇,實現自身突破。青海證監局將進一步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和輔導,提升擬上市企業的規範化水平,嚴格監管要求,做好輔導驗收和現場檢查工作,從源頭上提升公司質量,把好入口關。相關中介機構要歸位盡責,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為上市公司提供高質量服務。

資本市場是一個生態系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離不開各方的大力支持,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在提升自身治理水平、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要加大對《意見》的宣傳力度,不斷優化資本市場發展的外部環境,為青海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建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