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2009年索尼公司推出首部3D動畫片《天降美食》,第一次使用自主研發的圖像渲染軟件來進行影片的製作。動畫被提名最佳動畫長片,並獲得第37屆動畫安妮獎。菲爾·羅德與克里斯托弗·米勒通力合作,被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動畫講述在斯沃羅夫小島上的一個小城市,這裡盛產沙丁魚。但有一天,這裡最大的沙丁魚廠倒閉。因為別人覺得沙丁魚很噁心,所以沙丁魚賣不出去。為了食物不被浪費,市民被迫一日三餐都要吃沙丁魚。有一個熱衷於科學發明的人叫弗林特,他發明了超級食物發動機,解決了城市的飲食問題。但由於市長的貪婪,讓這裡的市民捲入了食物災難。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動畫取材自夫妻檔作家朱迪·巴雷特和朗·巴雷特在1982年出版的同名兒童小說,是一部很適合父母陪同孩子一起看的親子劇。

本文將從災難的發生和動畫的隱喻來談談我看完這部動畫的思考,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將會來說說為何讓慾望成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毀了自己。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一、為什麼會發生這場食物災難?因為弗林特和市長的慾望。

  • 弗林特:想得到爸爸和大家的認可

1、不想被同學取笑

弗林特小時候就對科學發明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發明了不用繫鞋帶的鞋子噴霧,猴子翻譯器等等...可是這樣的發明並沒讓同學覺得他厲害,而是引來嘲笑。他們覺得弗林特是一個怪物,他深深受挫,逃離學校,躲在房間裡。

2、想得到爸爸的認可

弗林特受挫後在房間裡垂頭喪氣,媽媽送了一套科學服鼓勵他繼續做發明。但待他長大的時候,媽媽已經去世了,家裡只剩下爸爸。可是爸爸並不支持他搞科學發明,覺得他在不務正業,讓他在自家漁店工作。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 市長:想迫切幹出一番事業,然後升職

斯沃羅夫小島比較偏遠,這裡最大的沙丁魚廠倒閉,所以出現了飲食危機。同時這個小城市的旅遊業發展躊躇不前,沒有任何的進展。讓市長原本的目標越來越偏離軌道。他想擺脫三線偏遠小城市市長這個稱號,所以市長想把這個不起眼的城市打造成觀光城市好讓自己功成名就。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弗林特和市長是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在我看來,他們兩個都是有慾望的人。弗林特在現實生活不招人待見,因為古靈精怪的想法太多,同學們覺得他是怪物,爸爸也不理解他。這樣的生活環境讓弗林特成了一個自卑沒有自信的人,他特別渴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自己的爸爸。所以弗林特的慾望是想自己能變得更好,讓別人接納他。而市長,在他眼中,權力和地位至關重要。因此被矇蔽了雙眼。如果把市長的慾望比喻成一個氣球,那它離爆炸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不同的是,一個是及時醒悟,另一個是無止盡的貪婪。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二、隱喻:市長的身材、變大的食物

  • 變大的食物隱喻野心和依賴

弗林特的發明造福了整個城市的人民,他們再也不用吃已經吃到厭煩的沙丁魚。他們可以隨意點餐,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把城市變成冰淇淋的樂園,吃不完的食物還可以通過高科技直接清理到垃圾堆裡。但弗林特後來發現,天上掉下來的食物突然變得異常巨大。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因為這個發明,弗林特自然而然成了城市上最受歡迎的人,突然的光環讓他迷失了自己,心態在悄悄改變。這項發明也讓市長沾了光,他想通過弗林特的發明助力自己成為最偉大的市長。

導演想通過變得巨大的食物隱喻著野心和慾望,如果慾望過於強烈,就會像那些天上降下來的巨大食物一樣,會傷害到自己和別人。而一方面,高科技的便捷確實能讓我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但是如果過度去依賴他們,這些高科技反而會成為毀掉我們的工具。

  • 市長的肚子隱喻貪婪和過於追求慾望的不開心

弗林特意識到不對勁,他想關掉機器。此時市長出來了,一陣子沒見的市長已經胖的無法正常活動。要用搖搖椅來作為輔助道具,手上還不忘拿著食物,他來安排明天的開業盛典的食物餐單。自從弗林特發明了超級食物發動機後,市長就沒有停止過吃這個行為。

仔細看動畫的細節,整個城市的人都在吃,但唯獨只有市長的身材日漸肥胖。這裡隱喻著他無止盡的貪婪,為了自己想吃的東西,儘管知道這些巨大的食物會發生災難也不管不顧。這是典型的個人主義,自私自利。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原本這場食物災難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因為弗林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因為市長的貪婪,才讓這座城市的市民陷入危機。

而另一方面,導演也想通過市長一直在吃食物隱喻著市長的不開心。有句話說,慾望是痛苦的根源。市長在苦惱如何升職,提升自己的地位。一個人太在意名或利會開心不起來,而美食有著治癒人心的能力。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三、對影片的思考

  • 慾望能使人進步,但不能毫無節制

拿破崙·希爾說:“積極狀態下的野心和慾望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至,會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斷的進取,永不放棄。”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從影片看來,人有慾望並沒有錯。弗林特因為慾望造福了整個城市,市長因為慾望把城市辦的越來越來越好。人如果沒有慾望,就會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和目標。就像泡沫經濟破滅的日本陷入了無慾望的低迷社會,年輕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成了蝸居的啃老族。沒有夢想,沒有慾望,更沒有衝勁。這樣的趨勢造就了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也讓日本的經濟停滯不前。

有適當的慾望能促使你進步,錯的是對慾望毫無節制。任由它肆意地生長,逐漸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 慾望源於人們的內心意向:孤獨。

慾望源於什麼?我覺得就弗林特和市長而言,慾望是源於心裡的孤獨。弗林特因為想法稀奇古怪被同伴嘲笑,他沒有朋友,唯一懂他的母親最後也去世了。可以從電影裡看出來他很孤獨,他做的事情沒有人理解,弗林特熱愛發明是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間過得快,容易忘記孤獨。也因為孤獨,他才會發明猴子翻譯器,那隻猴子是他唯一的朋友。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市長渴望權力和地位得到提升,因為他覺得人微言輕,沒有人願意去聽一個小市長的話。他在那群大官裡顯得格格不入,所以想去改變現狀。只有把小城市做好,他才能做別人心目中那個偉大的市長。

而且在動畫裡,導演沒有在動畫裡給市長安排感情戲,從側面表現市長是一個孤獨的人,所以他想升職,去感受被人追捧的快樂。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四、如何讓慾望成就更好的自己?

1、把需求細分化

20世紀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由慾望產生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人的需要也是從低到高依次實現。

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首先滿足最基本的慾望,然後才會去追求其他慾望。低層次的慾望比較容易得到滿足,較高層次的願望較難得到滿足。應該要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把需求細分化,不要一次性追求太多的慾望,從簡單的開始,一個個去追求。

2、做人“自卑”點

我們常常覺得做人要有自信,覺得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是用逆向思維去想,把自卑化為力量,自卑也會成為成功的推動器。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選手”,但是她曾經也說過自己自卑:

我不如別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當年從鄭州進入國家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肯定我。為了證明給他們看,我快發了瘋,每天都比別人刻苦。我知道我的個子不如別人,別人允許有失敗的機會。我沒有,我只能贏。所以我打球兇狠,那是逼出來的。後來我成功了,別人又說我沒有大腦,只會打球。於是我發瘋地學習,從不認識英語字母到熟練地和外國人對話。我不比別人聰明,我還自卑,但一旦設定了目標,絕不輕易放棄!

你有慾望,但是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你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選擇努力去提升自己。就像弗林特一樣,他的慾望是想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他開始沉迷於發明,他的發明成功讓大家都讚不絕口。

3、學會“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就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選擇延遲滿足眼前的一些慾望。善於做到延遲滿足的人,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強,心態會更加平靜,做事會更加專注。

《天降美食》慾望是成功的源動力,但不是你無止盡貪婪的理由

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曾經做過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他隨機挑選十幾個兒童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兒童都會收到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們馬上吃完是沒有獎勵的,但如果能堅持15分鐘不吃掉棉花糖,就能獲得額外獎勵。之後,米歇爾走出教室,通過監控設備觀察這些兒童的行為。

大部分的兒童很快就把棉花糖吃完了,只有極少數的兒童堅持到了最後。他們成功控制了自己的慾望,也獲得應有的獎勵。多年後走訪,發現那些成功做到“延遲滿足”的兒童在自控力方面都要強於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兒童,他們在學習和工作方面都會更加的出色。

所以這也說明,做人要學會“延遲滿足”,不讓慾望的枷鎖套牢自己,讓自己陷入無盡頭的深淵。

結語:

災難片不需要大製作,一部動畫片也能製作出讓人深刻的故事。對於孩子而言,他看這部動畫能感受到不善於表達的父愛,但對於成人來說,動畫的更深一層表達的是慾望。

慾望可以讓一個人優秀起來,同時慾望也能反噬自己,就看自己怎麼去“操控”慾望。


撰文:小藝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來源:網絡和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