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黄河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奔流不息,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然而长久以来,由于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流域出现的"悬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却时时威胁着下游地区的安全。

为了保护母亲河,治理黄土高原刻不容缓。在上个世纪,挑起这个重担的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我国的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

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东南到西北,土壤研究硕果累累

朱显谟院士一生从事土壤科学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始终秉持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拓宽、发展土壤科学、水土保持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早提出我国南方红壤主要是古土壤和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以及冲积、洪积物的堆积,而不是现代生物气候的地带性土壤;东北有棕壤而无灰壤,并认为灰化层不是淋溶层,而来源于生物反馈的硅质淀积物。还认为尽管岩体风化和土壤发生两个过程同时同地发生,但它们是二相矛盾的,即前者为富铝化而后者富硅化,土壤一切性征就是这二相矛盾过程在时空上相对稳定的出现。

对曾经是指导国内开展土壤发生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国际著名土壤学家提出的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是同时同地进行的理论,朱显谟也并不迷信。在原始土壤成土过程研究中,他以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原始成土过程的四个时期,即以岩面微生物着生、生物物理生化层的出现为始发标志的"岩漆"时期;地衣着生并具有生物风化层和佃土层出现的突变跃进时期;苔藓植物着生并形成佃土层的巩固发展时期;高等植物着生和原始土壤形成定型时期。

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前身)工作期间,朱显谟系统研究了我国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拟定了黄土区土壤侵蚀分类系统,并根据沟蚀严重的特点,将土壤抗侵蚀性分为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两部分研究,为本区土壤侵蚀研究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对对土壤发生、分类以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更正了国内外一些学者以往将黄土高原黑垆土、土娄土、褐土划为栗钙土的观点。根据对群众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了将黑垆土、土娄土应该建立独立土类的意见,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此外,他对黄土中古土壤也进行了研究,比较全面地提出了黄土中古土壤的存在及在黄土堆积期间一些生态环境的交替变化。

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惟愿黄河清,提出28字治黄方略

朱显谟一生科研成果丰硕,然而,在他的众多科研成就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提出的"28字治黄方略"

1952—1957年,朱显谟参加了黄委会和中科院组织的黄河中游综合考察,对黄土高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深知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大地削减土地生产力,加剧农村的贫穷,也威胁着黄河的长治久安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从那时起,如何让"黄河清"成为他后半生土壤研究的方向。经过深思熟虑,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承德召开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考察总结会发出"群众生产遵规律,植树种草催河清"的呼声,会后提出了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28字方略"。

"28字方略"的全部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前10个字是一切开发、生产和治理保护等措施共有的目标。基于对黄土高原形成、黄土降尘的系列研究,朱显谟揭示的黄土具有"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以及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和渗透性的机理,为"28字方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大面积治理的实践证明,"28字方略"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1997年,第六次全国水土保持会议在北京召开时,这一方略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此后,"黄河清"更成为朱显谟科研乃至生命的动力。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研究、宣传、推广"28字方略",先后五次著文论"28字方略",论证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不失为根治河害,振兴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在2002年5月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朱显谟联合其他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了有关维护加强土壤水库的建议。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和他的立论建言得到高度重视,被生产和科技部门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广为采用,获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近20多年来,国家在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趋于合理,植被恢复成绩斐然,黄土高原黄变绿、黄河水变清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这些在区域尺度上都验证了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提出的科学性、可行性。

陕西这位院士:一生致力让黄河水变清,28字提议获国家高度重视

扎根大西北,为学为师获誉颇丰

几十年来,朱显谟先后编著了《塿土》、《陕西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土壤与农业》4部专著,他还参加编写和审定了我国土壤科学界的重要著作《中国土壤》以及其他一些著作,至今发表论文150余篇。已培养从事土壤发生、土壤地理、土壤侵蚀、土壤资源评价等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生6人。

他对黄土区土壤侵蚀分类系统的研究,获陕西省1978年科学大会奖;对陕西省土地类型及其发生演变的研究,获陕西省1987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他为主的对新疆托木尔峰综合考察研究,获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的《中国土壤》,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陕西省1978年科技成果奖;参与《中国土壤图集》的编著,被评为中国科学院1988年十大成果之一;《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图片集》,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他为首的水保所科技人员撰写的《中国黄土区土壤》专文在国际土壤学会主办的《Geoderma》刊物上发表。

2017年,102岁的朱显谟于西安逝世。今年12月4日是朱显谟院士诞辰105周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举行朱显谟院士雕像落成仪式,并举办水保学科发展研讨会。学校校园网还特别开设"怀念朱显谟"专栏,在回忆的片段中,感受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激励广大师生传承弘扬他的可贵精神和宝贵品质,凝心聚力推进西农"双一流"建设。


欢迎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精彩资讯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

素材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西农团委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