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邏輯的基本概念

前面我們知道了演繹分古典邏輯和現代邏輯,兩者的目的都是構建有效的推理,但採用的方式卻各位不同,古典邏輯是以直言命題為核心,構建三段論進行分析。現代邏輯則是將命題形式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符號構成的通用式來確立有效性。

接下來,將開始現代邏輯的第一章符號邏輯,在介紹之前還是得重複講解一下,關於語言與信息的關係,語言知識信息的載體,詞彙是構成的基本單元,詞彙其實就是一種符號,要明白的是詞彙或符號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所需要了解的是詞彙背後所承載的信息內容。我們能看懂通俗化文本,那是因為其文本是用我們所瞭解的日常化語言構成,但面對專業文本是,一旦我們不熟悉專業詞彙後面所承載的信息,我們就會看得十分吃力。比如看文言文如果不知道那些古漢語詞彙代表的詞義,我們也就很難理解。但我們又需要這些符號,因為其承載的大量信息能夠讓我們的表達能更加簡單以及嚴謹。

講那麼多,其實關鍵的一句就是,如果你不瞭解每個元素代表的意義,你就無法明白用那些元素構成的體系說的是啥玩意,很多高上大的理論,若不知道文字符號背後的意義,那跟看天書沒區別。下面正式進入符號邏輯的學習,一定要理解符號背後代表的意義。

符號邏輯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就開始介紹了新概念都是圍繞著複合陳述的表達,合取,即數學邏輯的且,它所代表的含義是隻有當其各個分支陳述都為真時,它才為真,用符號“ · ”表示,當然有時候該命題還帶有先後順序;否定,即數學邏輯的非,它所代表的含義就是命題的反面意思,用符號“ ~ ”表示;析取,即數學邏輯或,它代表的含義是其所有支命題都為假時,它才為假,用符號“ ∨ ”表示,當它作為前提為真時,要明白其支命題至少有一個為真;最後引入了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來確定複合判斷的先後順序,從取消複合命題帶來的含混性,比如我將努力並通過考試或不及格,符號語言的表示為s·p∨f,有兩種表達,加入括號就能取消其含混性,其一(s·p)∨f,表達為我將努力學習並通過考試,否則我將不及格,其二s·(p∨f),表達為我將努力學習並且我或者通過考試或者不及格。

第三節介紹的是以q∈p,表示如果p那麼q的假言複合命題,代表的含義整個複合命題為真時,當p成立q一定成立(p是q的必要條件),q不成立時p一定不成立(q是p的充分條件),例,如果x<2那麼x

<4。

第四節介紹了論證形式,即以符號代替自然語言的三段論通用形式,如q∈p,q,∴p。而特徵論證形式,就是將實例代入論證形式的形式,我們通常用特徵論證來判斷論證的有效性。

第五節給出了無效與有效的精確含義,判斷一個論證形式無效,當且僅當,它至少有一個無效特徵形式。一個論證形式有效,當且僅當,它沒有一個無效特徵形式。

第六節講述的是用真值表,判斷以複合命題為前提,其支命題為結論的論證形式的真假。

第七節則介紹了一些常見的論證形式四類有效形式,析取三段論,肯定前件式,否定後件式,假言三段論;兩種無效的論證形式,肯定後件謬誤,否定前件謬誤。

第八節介紹的是單個命題形式和特徵命題,或者說陳述形式和陳述,其中引出了一個實質等值的概念,用符號“p ≡q ”表示,代表pq同真同假的形式,即互為充分必要條件。

第九節介紹了邏輯等價,用≡上面加個t表示,代表著一個支命題為真,另一個一定為假的陳述命題。

最後一節講述了單打基本思想法則,同一性(指代同一事物),不矛盾性(單個命題不可能同時真又同時假),排中性(矛盾命題中必定有一個真,一定有一個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