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原因不明的情緒讓寶爸寶媽莫名其妙

小王跟3歲的孩子說明天出去玩,孩子聽後非常興奮,晚上睡得也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等孩子吃好早飯之後,陪孩子一起準備好出去玩的裝備、有推車、水壺、小揹包等。出門之前,小王夫婦跟孩子說,今天我們一起坐公交車出去好嗎?孩子說可以。一家三口高高興興的走到公交車站,等了一會車就來了,小王抱起孩子就往車上走,但剛到車門口,孩子說不要。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上車,小王只要從車門口退了出來,回到站臺,同寶媽一起和孩子溝通,問孩子為什麼不坐公交車,但孩子只回答兩個字“不要”。然後寶媽說,要不我們叫出租車去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仍舊是兩個字“不要”。這種和昨晚興奮的狀態截然相反,以前也從未出現過。夫妻倆一頭霧水,不知孩子為什麼不願出去玩了。在車站逗留了10分鐘,第二輛公交又來了,小王試著抱孩子上車,未曾想孩子的高聲哭喊說不要。小王只好再次退回到站臺。然後小王問孩子,我們現在去哪?孩子決定的回答說回家。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一回到家,孩子的情緒又高漲起了,一個勁的摟著媽玩。寶媽請外婆先陪孩子玩一會,然後同小王溝通孩子最近的狀態。寶媽說孩子最近不喜歡出去了,以往早晚都會吵著鬧著要出去走一走、逛一逛的習慣也變得。只要不出去,在家就會拉著外婆或寶媽瘋玩。小王說他也搞不懂孩子的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對於小王來說,最近他也很無奈,出差的頻率和週期都太長了,一出差就是半個多月,長時間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情況是不瞭解的。他覺得孩子不願出去玩是不是與他長時間不在家陪有關。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小王仔細回憶了一下今天早上的發生的事情——就在帶孩子臨出門的前30分鐘,他接到了老闆的電話,在電話里老板把小王痛批了一頓,為此小王的心情極度不爽。他在想是不是自己早上的心情被孩子感知到了,所以孩子知道爸爸心情不好,然後他也就不想出去玩了呢?小王心想,但願孩子沒有如此敏感,他更不希望自己不爽的情緒傳染到了孩子。另外,他本想問問寶媽,是不是自己出差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在家裡是否碰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孩子不願出門。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童話中的女巫到底是誰

生活中有一種繞不開的糾結,即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的問題。作為寶爸寶媽,如果沒有老人幫著帶孩子,那麼就得付出多倍的時間和艱辛。但即使有老人幫著帶孩子,作為雙職工的寶你好與寶媽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極其有限。對於經常要出差的人而言,在家與工作、孩子與工作之間的取捨也是一個兩難選擇。有人說陪伴孩子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情,寶爸的陪伴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同等重要。而問題就在於,我們習慣於把孩子的問題更多的歸結在寶媽或老人身上,而沒有重視寶爸在育兒中的重要影響。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與其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答案,不如換一種思路來審視,比如童話。最經典的童話莫過於《白雪公主》。這個童話的隱喻是極其具有代表性的,雖然其主人公是女孩子,配角是男孩子,結局是眾望所歸的圓滿。從表相的背面,我們可以看到七個小矮人是變異的無性的成年人,而故事中的巫婆女王並非代指的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換句話說是一種權威的象徵。因為破除權威的打壓,突破生存的阻礙併成為英雄是普通大眾的夢想。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舉個例子,如果你讓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你一定會被他們的選擇的角色所嚇到。絕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想成為白雪公主,等待白馬王子一親臨,但不排除有的女孩想成為巫婆女王。從人物設定的角色而言,白雪公主是善良、美貌的化身,而巫婆女王是陰險、醜陋的代言人。而角色扮演也是一種假想遊戲,既然是假想遊戲,那麼白雪公主與巫婆女王就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角色定位不同而已。引伸到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白雪公主和巫婆女王都可以是母親也可以是父親,還有可能是公司的老闆,而七個小矮人就是吃瓜群眾。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即在生活與工作之間,角色定位的本質是關係,也就是說作為父親就必須做父親應該做的事情,母親就必須做母親所要做的事情。如果角色定位跨越了關係中的邊界,那麼必然會造成混亂。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一旦產生了混亂,家庭教育就容易走偏,對孩子和家長本身都是傷害。所以說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是工作的所有。工作是生活的一種覓食方式,生活中工作存在大環境。因此,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工作是可以暫時放在一邊的。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毒蘋果真的有毒嗎?

白雪公主是因為吃了毒蘋果才暈迷的,最後因為白馬王子的一個吻就清醒了,這很讓人興奮,也更讓女生嚮往。對於很多女生來說,如果能夠等到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來拯救,一個毒蘋果又算得了什麼呢。這種因禍得福的童話並不是西方的專利,反而是更具東方色彩的因果。毒蘋果是巫婆女王的設下的陷阱,也是白雪公主的慾望象徵。白雪公主與巫婆女王之間的鬥爭,既是兩代人之間的鬥爭——後浪推前浪,結是是可預知的。

為什麼孩子喜歡童話,越離經叛道越被模仿,家長該怎麼辦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蘋果就是慾望的代表,這個蘋果可以是美味的食物、也可以是誘人的玩具,還可能是漂亮的衣服……。只要是人,七情六望就無所逃避。眾所周知,學齡前的孩子表達慾望的方式簡單而又直接,不給就哭。而成年 在逗引孩子時,往往只要一顆糖果就可以騙到小孩子。工作中,這樣的事例也極其常見,高薪水、高職位、都是那個誘人的蘋果,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些人就會採取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所需,由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白雪公主+巫婆女王+白馬王子的綜合化身。

童話是成年人想回到童年的一種想象,也是孩子假想中的真實生活。如果成年人沉浸於童話的夢想,人們人說他幼稚。但如果是孩子沉迷於童話的故事,我們卻會稱之為可愛。其實,一個人從幼年到童年,從童年到成年,又何嘗不是在演繹自己獨有的童話呢。只不過,有的人演得成功,有的人演得失敗,毀了三觀。相對於有些人而言,童話也是一味藥,可以治癒心靈的創傷。

童話就是童話,不存在離經叛道,因為離經叛道只是成年的觀點和認知,但不代表孩子心靈所需。從出生開始,模仿會伴隨一生。作為家長所能做的就是隻要不是原則問題、安全問題,都可以讓孩子去模仿。因為模仿既是創造也是生存方式。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你說呢?

歡迎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