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如何吃大閘蟹的?沒想到比當代人還講究!

自古以來,吟詩作賦吃螃蟹宴,一直都是古代文人騷客們的最愛。

中國古代是如何吃大閘蟹的?沒想到比當代人還講究!

說起“螃蟹宴”,《紅樓夢》中就有關於螃蟹宴的描寫,薛寶釵還作過《詠蟹》一律,“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不過,吃螃蟹之風的廣為流行,是西周以後的事情。而到了宋代,則是品蟹最為繁盛的時期。

人們除了盡情享受美味的同時,還會用文字記載下與此有關的一切。《蟹經》和《蟹譜》就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兩本關於大閘蟹的專著。

中國古代是如何吃大閘蟹的?沒想到比當代人還講究!

在這兩本研究宋代及宋代以前蟹文化的著作中,著重介紹了當時的許多種精美蟹饌。這說明在中國古代不僅會吃蟹,還很講究。“持蟹供”。

我國宋代著名美食家林洪與吳門錢謙齋交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尖臍蟹,秋風高,團者膏,請舉手,不必刀,羹以蒿,尤可饕。因舉山谷詩曰:‘一腹金相玉質,兩螯明月秋江’。

真可謂詩中之驗,舉以手,不以刀。尤見錢君之豪也。”這段話他就講到了自己特別推薦的烹飪螃蟹的方法,其實就是非常簡單的白煮蟹,也就是把螃蟹放在水裡煮熟,再加以佐料就可以與朋友一起把酒持螯啦!

中國古代是如何吃大閘蟹的?沒想到比當代人還講究!

這種吃法,其實與今天的蒸蟹相差無幾,但卻是最原汁原味的吃蟹方法。“酒蟹”。

古人制作“酒蟹”時,會選擇在十二月,用清酒和鹽把蟹浸一夜,取出螃蟹排出的贓物,再加上花椒和鹽,另外在乾淨器皿里加一些酒,倒入原來浸蟹的汁,一起燒開,冷卻後倒入蟹中,汁必須將蟹完全浸沒。

這樣製作出來的“酒蟹”更加美味。“蟹釀橙”。這種可能大家很少聽說,不過,在古代這種螃蟹做法還是很受當時人們喜歡的。

就是做起來有點繁瑣,不過為了吃這也沒什麼麻煩的。選用已經黃熟並且帶兩瓣葉片的大橙子,把頂部切下,剜去裡面的肉瓤,留下少許橙汁,塞滿蟹黃蟹肉,再蓋上切下的帶葉橙子頂部,放入蒸鍋中,加酒、醋、水蒸熟。

吃時蘸醋、鹽,滿嘴都是清香,讓人流連忘返。另外,還有蟹饈,蟹包以及炒蟹等多種品種。

據說只有江浙一帶的部分地區,廚師才會製作蟹饈。

看到這裡,是不是都饞了,想馬上嘗一下美味的大閘蟹?

前幾日阿里宣佈啟動為時一個月的豐收購物節,淘寶上將上演整整一個月的饕餮盛宴:不僅有浙江舟山的螃蟹,呼倫貝爾的羊肉,還有甘肅民勤的蜜瓜……從農田到餐桌,還將有100萬場為家鄉帶貨的淘寶直播上演,覆蓋超過1000個農業縣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