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不想喝粥是傳統?這話還能更荒謬一點嗎?


網評:不想喝粥是傳統?這話還能更荒謬一點嗎?

  剛剛看到央視網評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不想喝粥才是傳統,喝粥背後是民族的千年飢餓記憶”。通篇文章講要科學,要遵從歷史事實,不能僅憑個人感受就判斷喝粥的好壞,並且用一連串數據說明喝粥如何不好,吃大米如何糟糕,必須喝牛奶、吃雞蛋和三明治。當然,這篇文章實際上是為前幾天張文宏醫生“不能喝粥”做辯護的,張文宏的觀點是:新冠肺炎抗體合成需要大量蛋白質,粥裡面蛋白質含量很低,不利於疫情防治,因此得出以上結論。我們只能說,這觀點要說科學,太科學了,科學得全是知識,毫無常識!

  如果喝粥是不科學的,不能補充大量蛋白質,只有吃富含大量蛋白質的食物才科學,那麼,我們就不知道那些豬啊、牛啊、羊啊之類身上的蛋白質是從哪裡來的?這難道不是常識嗎,這難道不科學?如果科學是這樣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迷信它呢?這樣的科學與笑話何異?

  央視網的意思,其實我們可以用另外的例子翻譯出來,大家就知道荒謬在哪裡了。如果“不想喝粥才是傳統,喝粥背後是民族的千年飢餓記憶”,那麼:

  不想吃熟食才是傳統,吃熟食背後是人類的萬年疾病記憶;

  不想吃飯才是傳統,吃飯背後是人類的萬年飢餓記憶;

  不想喝水才是傳統,喝水背後是人類的萬年乾渴記憶;

  不想呼吸才是傳統,呼吸背後是人類的萬年憋悶記憶;

  不想生存才是傳統,生存背後是人類的萬年煎熬記憶;

  不想……

  是啊,這一切難道沒有道理嗎?人類早期,根本不會生火,哪來的熟食可吃?如果不是吃熟食有利於人體健康,能夠延長壽命,鬼才去吃熟食呢。要知道,生食何等方便啊,隨手捏來,豈不省事?

  同理,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吃飯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與生俱來的,猿猴吃的是水果,對於“飯”是什麼東西根本就沒有任何概念。如果不是因為水果不能一年四季長期儲存,何必去想方設法尋找可以長期儲存的糧食作為替代品呢?

  再有,像水啊、空氣啊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不喝水、不呼吸,人就會死,鬼才願意花心思去喝水、呼吸呢。如果不是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意義可以去追求,鬼才願意苦哈哈生存下去呢。水、空氣、生命,這一切難道就很有“科學”所謂的營養嗎?沒有啊,根本就是爛大街的貨不是嗎?

  這難道沒有道理嗎?這難道不科學嗎?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如果我們的科學知識最終將人類引向此等境地,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相信那是進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相信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人類文明?

  不想喝粥真的是傳統嗎,真的是民族的千年飢餓記憶嗎?喝粥的確起源於飢餓,但喝粥絕不僅限於飢餓!這才是歷史的真實。

  在飢餓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沒錢沒糧,只能想盡各種辦法節省糧食,便發明了喝粥,的確是這樣。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發現,喝粥對人體各方面的調節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有些食材做成粥更有利於身體吸收,從而維持身體健康。正因如此,喝粥才越來越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選項。從古至今,上到皇宮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幾乎都將喝粥作為養生的一種手段,現在你來跟我說不能喝粥,喝粥是無奈之舉,這不是將所有人的智商按到地上摩擦嗎?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如此簡單的道理還教不會呢?在今天,不要說喝粥對身體好不好的問題,就算是粥的品類,又有多少人點得清楚呢?焉知這麼多的粥品都是對身體沒好處的?

  最簡單一點:眾所周知,我們有幾個重要的粥品,可能很多人都喝過,皮蛋廋肉粥、蓮子八寶粥、紅糖雞蛋粥等,這些粥蛋白質含量會不夠嗎,這些粥不能滋補身體嗎,這些粥沒有營養嗎?如果抗擊疫情需要營養的話,這些粥難道不能勝任嗎?就算是最簡單的小米紅棗粥,難道就沒有可取之處嗎?科學是什麼東西?科學是必須忠於實際情況的,如果科學僅僅只是一大堆毫不相干的數據堆砌起來,而與實際情況天差地別,這樣的科學豈不是走上歧路了?

  由此不難發現,那些所謂一口一個“不要喝粥”的,那些所謂一口一個“喝粥是民族的千年飢餓記憶”的,完全就是不顧事實依據,胡亂吹噓而已。我們的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根據個人不同體質進行辨證施治,喝粥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也是一門藝術。西方營養學講究“吃什麼補什麼”,甚至是將人體不同成分細分下去,然後從自然界中定量攝取,這完全是一種很可笑的說法,還是那句話,豬、牛、羊等都是吃草的,為什麼卻能合成那麼多脂肪、蛋白質?“吃什麼補什麼”只不過是人類自己一廂情願的認識罷了,怎麼可以將它作為醫學層面的主要依據呢?粥喝下去,經過脾胃運化,變成蛋白質行不行?動物都行,人為什麼就不行呢?很多道理根本就是某些所謂專家學者瞎掰出來的,你們也信?

  省省吧,中國人喝粥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何曾有過什麼營養過剩的情況?央視網評還有一個指責吃大米不健康,會導致糖尿病高發的言論,我們就懶得去一一批判了,沒意思,一篇胡亂湊起來的文章,實在不值一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