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你家樓下的快遞櫃要收費了,這或許是菜鳥驛站的好機會

“免費的午餐”越來越少了。

4月30日,豐巢科技面向用戶推出的會員服務正式上線,售價5元/月,12元/季。這項服務內容包括:7天免費保管用戶滯留快件、使用豐巢寄件享受5元優惠券、享受品牌聯合權益,比如用戶可以折扣價購買視頻網站、生活服務網站會員。

一個信號是,快遞櫃存放免費的時代正逐漸離用戶遠去。

此前,存放於豐巢的快遞取件免費,若快遞滯留時間較長,用戶可自主選擇打賞快遞櫃。但從5月起,豐巢將針對滯留快件收費:於普通用戶而言,免費存放快遞的時間縮短為12小時,超時後收費0.5元/12小時,3元封頂;法定節假日不計費。

渴望賺錢的豐巢

“一定是這樣,收費是趨勢。”一位快遞大區加盟商表示。

從取件自願打賞到嚴格按時長收費,看起來豐巢是在推進會員精細化管理,實際上更大的訴求是增收,單向收費變收派兩端收費。在市場推廣早期,快遞櫃企業收入主要來自快遞員,以豐巢為例,快遞投放價格按照格口大小來收費,價格區間在0.2元-0.6元。

一般情況下,派件的完整流程為:領貨—聯繫收件人—送件上門—用戶驗貨簽收;具體到實際配送中,快遞員會面臨聯繫不上收貨人、收貨人不便取件等不確定因素。快遞櫃在解決上述難題的同時,能實際提高快遞員的配送效率,這樣即使自費投放,快遞員仍能通過派件數量來賺取更多派費。

快遞員收入主要由底薪+有償派費+收件提成構成。為爭奪存量市場,快遞企業打起了漫長的價格戰,直接影響到單票收入,快遞員自然沒能倖免於難。

“派件費不斷在下降,很多快遞公司的派件費只有8毛錢了,而且還有持續下降的可能。”上述加盟商告訴36氪。更低的派費可能導致快遞櫃企業收入被壓榨,只得另覓出路。

面向C端的收費機制的確為有效方案。通過精細化管理會員,豐巢不僅能提高用戶活躍、獲得服務收益,還督促非會員用戶儘快取走包裹、減少快遞滯留,讓有限的快遞格口在時間區間內儘量多次存放快遞,通過釋放資產使用率提高收入。

事實上,豐巢的商業化進程相當快,早在廣告和商城業務上有過頗多探索。比如支持櫃體、液晶屏屏保、取/寄件業務界面、微信/支付寶小程序、短信等多個渠道的廣告投放;上線自營商城,主要售賣水果生鮮、家居百貨等商品。

焦點分析丨你家樓下的快遞櫃要收費了,這或許是菜鳥驛站的好機會

圖片來源:豐巢官網

豐巢也曾與鏈家合作共配新業務,將鏈家店面作為豐巢服務站為業主提供快遞代收服務以實現資源優化,但這些仍不足以填補豐巢的虧損漏洞。即使全資收購e棧、市佔率穩居行業第一,豐巢仍面臨盈利模式單一、回報週期長問題,而硬件設備、場地租賃、物業管理、設備維護折舊、電費網費通信費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這讓豐巢一直掙扎在虧損的泥潭裡。

一個雪上加霜的時間節點是,2019年12月,天眼查信息顯示鼎暉、普洛斯等10家股東退出豐巢,聯合發起人名單中只剩下順豐,豐巢的註冊資金從25.4億減少到11.67億元;而此前通達系已全部退出豐巢。資本撤退表達了股東對豐巢未來發展不甚樂觀的態度。

處境兩難,即使頂著“吃相難看”的輿論壓力,豐巢也堅持把向收派兩端收費提上日程。

“菜鳥驛站”們的機遇

豐巢沒得選擇,但消費者不是。

4月29日,菜鳥驛站表態將繼續提供免費保管快遞服務,不會誘導、強制消費者付費。一直以來,

快遞櫃與驛站之間都存在“最後一公里”競爭關係,此消彼長:此前,智能快遞櫃因時間配置靈活、安全性高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衝擊了菜鳥驛站的發展;如今,豐巢啟動收費機制,可能又將更多消費者推向了菜鳥驛站。

實際上,豐巢收費不只利好菜鳥驛站,快寶驛站、熊貓驛站、百世鄰里、媽媽驛站都可能吃上機遇蛋糕。

梳理驛站的發展歷程:從與小商店、小超市合作限時代收,到進駐校園和社區免費代收,驛站賺錢的方式從來不依賴於單一渠道,而是搭載各種衍生服務。比如菜鳥驛站不僅提供包裹保管、丟失包賠等快遞服務,還可以代寄快件、團購、洗衣、回收等。

“馬雲一直在推驛站,驛站其實發展得很快”,一位快遞行業人士表示,驛站多為夫妻檔,自己有個小位置就行,經營成本較低。

如果一個地區的驛站數量達到理想狀態,派件就會出利潤,收件是驛站營利的重要項目;此外,驛站還能兼顧百貨快銷、福利彩票、精準廣告等門店功能

,“何樂而不為”。

疫情影響下,無接觸服務逐漸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遞櫃是無接觸服務代表的一員。豐巢的線上調研反饋顯示,截止4月13日,同意使用豐巢代收用戶數超8200萬人,佔比總詢問人數的98.5%。目前,豐巢在全國110餘城市、為超過2億用戶提供無接觸交付服務。

這意味著,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養成的收件習慣,多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扭轉;但另一方面,比起不那麼穩固的用戶習慣,“不花錢”可能更容易影響用戶實際行為。

與幾乎被豐巢一統天下的快遞櫃相比,驛站的開設密度還不算飽和,甚至“越多越好”。若考慮進地域因素,快遞櫃和驛站又都有各自更加適宜的場景,比如城市社區裡更適合鋪設快遞櫃,鄉鎮則適合鋪驛站。

上述快遞行業人士告訴36氪,一個鎮的快遞驛站大大小小需要十五個左右,如果數量鋪夠了,甚至可以不再需要快遞員,這樣發件純賺,還能有其他收入。因而對快遞加盟商而言,不僅需要更多代理點,也得多鋪設驛站,最終快遞員有可能變成驛站合夥人。

綜上不難做出判斷,疫情結束後,快遞櫃與驛站的競爭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2020年,作為豐巢可依靠的股東,順豐自己或許都不會過得太瀟灑:不僅要與四通一達展開無休止的價格戰,還要面對眾郵快遞、極兔快遞等新生勢力的進攻;再加上菜鳥驛站,順豐可能會力不從心。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暫行條例》與《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均作出過規定,要求快遞員必須按照收件人意願進行投遞,卻仍有大量快遞未經許可直接投向快遞櫃或驛站。免費存放或許是消費者妥協的重要因素,但隨著快遞櫃告別免費時代,“快遞是否必須送貨上門”的議題或將重新引起討論。

(如果您是電商、零售、旅遊行業從業人士,歡迎與我交流,我的微信是 CQ_Beatles,添加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