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午夜之子》這本書,是在翻看布克獎的獲獎作品時看到的。這本書於1981年推出後即奪得當年的布克獎,在1993年獲得為紀念布克獎25週年設立的“特別布克獎”。2008年,這本書又獲得為紀念布克獎設置40週年特設的“最佳布克獎”。

既然是40年最佳,必然有它的過人之處,非要找來讀讀不可了。

《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讀完之後,我不禁掩卷慨嘆,這確實是一部宏篇史詩鉅著。如果寫讀書筆記,該從何處入手呢?

還是先簡單概述一下故事情節。“午夜之子”指的是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一天零時至一時,印度全境出生的一千零一個嬰兒,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存活下來,這些孩子就是“午夜之子”。

這些孩子都具備不同的特異功能,比如有一對雙胞胎姐妹能讓每個見到她們的男人不顧一切的愛上她們。有的能夠跨到鏡子裡去,有的能隨意改變身體小,有的能隨意改變性別,有的能用手治病,有的能吃金屬,有的能穿越時間……等等。

她們出生時間離午夜越近,法力就越大。這其中兩個離零時最近的,便是在孟買誕生的兩個嬰兒,一個是本書的主人公薩里姆•西奈,另一個名叫溼婆。薩里姆其實是一個英國人同雜耍藝人的妻子私通所生,溼婆的父母是孟買的一對穆斯林富商夫婦。但是,護士在他們出生時進行了調包。於是英印混血的嬰兒便成為穆斯林富商的兒子。而這對夫婦真正的兒子卻跟著雜耍藝人,過著貧困的生活。

本書講述的,就是從薩利姆的外公開始的,整個家族跨越62年的宏篇故事。

《午夜之子》可讀性極強,但也具有一定的閱讀難度:

1、印度歷史的複雜性

《午夜之子》講述的是一段橫跨62年曆史的鴻篇鉅著,將個人家族命運與國家歷史相結合,個人行為經歷融入在歷史進程中,其中蘊含的素材極其豐富。它以重大歷史政治事件為背景,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到印度獨立前的宗教衝突、印巴分治、中印邊界衝突、巴基斯坦政變、孟加拉戰爭、英迪•甘地的鐵腕統治等,都成為故事發生的背景,甚至是主人公薩利姆直接推動的歷史。歷史事件與主角的經歷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故事覆蓋的地域包括克什米爾、德里、孟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隨著歷史事件的發展,印度次大陸的這些國家和地區,逐步經歷了從殖民地到獨立國家的轉變。

如果我們不瞭解印度次大陸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很難理解主人公及他的整個家族的歷史選擇和命運走向。

《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作者魯西迪本人正是在印度建國的那年出生的,他比他的午夜之子要早了兩個月(6月19日)。14歲時,他被送到英國讀書,後繼續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畢業後一直在英國工作。因此他本人可說即是一個局內人,又是一個旁觀者,能夠以既客觀又不失民族情感的角度,去觀察和感知這段歷史。

2、印度文化的多元性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在被英國人統治之前,在印度次大陸上,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社會,以語言為例,印度據稱存在800種不同的語言,官方語言也多達23種。不同的地方語言之間,不僅發音全然不同,文字也自成一體。印度南北方的差異就像異國一樣,語言不通。

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社會,宗教對生活在印度次大陸的人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印度教中神話傳說的豐富令我們難以想象,正如魯西迪在小說中所說的,印度教中的神靈就有三億三千萬個,其中一些主神都有各各樣的化身。伊斯蘭教在印度次大陸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書中主人公就是伊斯蘭教家庭,有大量篇幅描寫穆斯林的風俗。

《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更重要的是,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將近200年,現代印度文化中又雜糅了西方的文化。因此,想要真正地去認識印度,就永遠無法用一元論的觀點去分析印度或者印度人,因為他們永遠是複雜而多樣的。這也體現了印度文化的包容性,如同書中描寫的孟買,這座城市由殖民者建立,“是這座城市,它像只吸血的蜥蜴一樣伏在炎熱的夏日裡。我們的孟買,它形狀像一隻手,但它其實是一個嘴巴,老是張開著,老是餓得要命,老是吞食從印度其他地方來的食物和有才能的人’’。

魯西迪出生在印度,但卻在英國接受教育。他出身於穆斯林家庭,卻從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視為伊斯蘭教的“逆子”。在文化上,他始終處於一種“邊緣”的地位,扮演著西方與東方文化之間的“混雜糅合”的作用。這樣的身份使他能夠以一種獨特的視角來觀察世界,從而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多元融合的文化元素。

3、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方式

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1925年,德國文藝評論家弗朗茨·羅用於評論後期表現派繪畫,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20世紀50年代前後,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知名的作品,本書中大量的奇幻故事、午夜之子們超能力以及一個家庭災難性的滅亡等,都有《百年孤獨》的印記。

魔幻現實主義對於本書來說是非常合適的表現形式。古代印度本身就有豐富的神話史詩傳統,在印度的傳統觀念上,歷史與神話、傳說、寓言本身就是混雜的,《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不僅是文學,也是印度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魯西迪雜糅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想象力,使他突破了傳統小說的寫實形式,把神話、寓言、通俗文化、社會現實和歷史事件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一出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

書中多次提到印度神話,“溼婆”是著名的神話人物,薩利姆的妻子女巫婆婆帝就是神話中溼婆的妻子;小說第一句“話說有一天”是神話式的開頭;以薩里姆為首的午夜之子們的各種超能力,可稱為“幻想寓言”。書中的多個物件和概念,也都有其獨特的隱喻,如床單、痰盂、多頭妖怪、蛇梯棋、引流和荒漠等,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解讀這些隱喻。

《午夜之子》1:多元雜糅的魯西迪

魔幻現實主義的崛起,原本是拉丁美洲人民覺醒的表現。本書中,魯西迪通過藉助怪誕的魔幻行為,揭露出印度這片土地上,不同時期不同政府的各種醜惡、齷齪、骯髒與卑鄙的行為。既有對英殖民政府暴行的控訴,也有對後殖民印度政府的質疑。

魯西迪並不為討好任何一方而寫作,他的目的是要把歷史“破碎化”。這些碎片是這片大陸上各個歷史時期的細節層面的描寫,上到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政策決定,下到普通民眾的底層生活。這些描寫生動、真實的表現了社會現實。在碎片化的歷史中,任何一個虛假的、不實的歷史話語都將無所遁形。

下一講,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節選個別章節,深入瞭解主人公的經歷,重新解構歷史、煥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