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的是一本曲高和寡的经典吗?

《道德经》真的是一本曲高和寡的经典吗?它所提倡的“无为”是否就是什么都不做?它对我们的意义真的足够大吗?

国外很多人在研究中国文化,其见解甚至远超国人,令人惭愧,更惭愧的是:《道德经》,我没有读完,背诵亦是更加不可行的。

是否记得《青云志》张小凡的师父田不易对小凡如是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来悟。因为这东西最后还得落到自己身上,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别看水外表柔弱,但它内在的力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时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道家讲的弱是什么?是一种善于胜利的方式和手段。力量不够的时候示弱,为自己争得机会。柔弱是战胜刚强的一种胜利的方式和手段,柔弱胜刚强。”

“在智慧高的人眼里,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你认为它没用的是你的看法,你没有看见它的用处。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没有谁是应该抛弃的。”

开篇提出的问题其实大家内心各有答案,我个人感觉《道德经》绝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其所讲“无为”亦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无不为”是说: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作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无不为)。

庄子为大家展现了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无欲无为便成为达到这种最高价值的手段。也因此,向无欲无为靠拢,去刻意地“无为”。而不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无为”与“不要刻意的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后者才是道家的真正精神。

就如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展示给大家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

最后一个问题:它对我们的意义真的足够大吗?

这个问题需要各自去读《道德经》然后给自己一个答案。千人千面,每个人理解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今天七夕,在此祝福:天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厮守在一起的固然幸福,异地的也无须难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次祝福:乞巧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