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高曉鬆脫口秀系列新節目《探世界》來了。

自從《曉說》系列官宣結束,沒有了高曉松嘚吧嘚的日子總覺得寡淡了些。

還好《探世界》來了。

不同於過去《曉說》、《曉松奇談》那種坐在屋子裡口若懸河亂噴一通古往今來,《探世界》系列走出小黑屋,走到陽光裡,真正地走向了詩和遠方。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 逛吃逛吃唐人街,嘮一嘮華人奮鬥史

第一期節目曉松老師來到舊金山唐人街,給大家講述唐人街的發展歷史與華人海外生存的變遷。街道上充斥著濃濃的粵閩文化氛圍,有時候會有一種走在香港街頭的感覺——不過是六七十年前的香港。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老舊”是舊金山唐人街最主要的特色。

不僅是華人的商鋪幾十年不變,就連美國人開的唱片行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裡面陳列的各種黑膠大碟在如今都用ipod和手機聽音樂的年代裡,就是老古董一般的存在。

不過,店主表示,這種賣黑膠的唱片行目前生意還是挺紅火的,每年都有新店開張——看來音樂發燒友還是挺多的!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吃吃逛逛了一圈後,終於去幹了正事兒。

這也是《探世界》系列跟以往《曉說》不一樣的地方。以往都是高曉松自己一人兒坐那兒對著鏡頭一通噴,這次的節目多了嘉賓探討環節。每一期都會請不同的嘉賓,邀請他們從他們的角度看城市的發展和華人的海外奮鬥歷程。

而第一期邀請的嘉賓就是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館長許傑。節目中,高曉松和許傑就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而產生的很多有趣的事情做了探討。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比如英文將中國翻譯做China,並不是因為中國盛產瓷器,所以就將瓷器的英文名當做中國的英文名。Chin其實是秦的意思,而在國家後面加a則是西方的某種習慣。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真尼瑪冷的一個知識點啊!

然後,高曉松就跟著許傑館長一起觀賞了博物館的館藏,討論了博物館的運營等等。他們的對談不長,但是從這短短的交談中,我們可以領略海外華人長長的奮鬥。

  • 深度八卦硅谷英豪,感受新一代華人的奮鬥

第二期請到的人就更有知名度了,你可能沒聽過她的名字,但一定知道她的公司——字節跳動。做出抖音和今日頭條的互聯網巨頭。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這位柳甄女士畢業於斯坦福法律專業,畢業後一直在美國做法律諮詢方面的工作。後來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沒辦法,人家骨子裡就有商業的基因啊!大名鼎鼎的柳傳志就是她叔叔。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柳甄和高曉松主要探討的是硅谷英豪的發家史。這期節目裡cue到的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什麼Google總裁啦、埃隆·馬斯克啦等等!

期間,高曉松不無促狹地問柳甄,中國人特別聰明,受教育水平也高,可是為什麼最後幹到CEO位置的都是人家印度哥們兒呢?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柳甄的回答就特別符合她女強人的身份,中國現在發展特別快,百億公司不少,投資機會也多,根本不缺市場和資金,很多華人在硅谷幹得差不多了就回家了。“孃家也挺硬氣,不用在婆婆家受氣”。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Em……這個比喻,也是夠豪橫的!

高曉松《探世界》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兩期節目觀看下來,還是一如既往地愉悅。節目中,高曉松說,“我們要對世界、對未來保持好奇,不斷地去探索。”我想人在不在路上,只要心在路上,就總能遇到詩歌和遠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