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工匠”復工記

來源:中國經濟網

2月13日,農曆正月二十。滬蓉高速,空曠道路上,一輛大巴,滿載29人,穿洞過橋,往大山深處急馳。不時被路上的關卡截住,測體溫、做胸透、抽血。29人是由宜昌、長陽抵達隔河巖集結再出發。從宜昌啟程的三峽集團“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和“清江工匠”——三峽集團湖北能源清江公司檢修公司機械檢修部水輪機班班長謝斐,一路測了10次體溫,原本3個半小時的車程,硬是走了11個小時,終於逆行抵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境內的清江梯級龍頭電站水布埡水電站。這群人此行正是為了水布埡電廠3號水輪發電機組擴修改造復工。

“清江工匠”復工記

此次水輪機擴修,是清江公司自成立以來第一次自主獨立承擔大型機組擴修工作,水輪機所涉及的拆裝,修理和改造都是由檢修公司獨力完成,作為水輪機擴修負責人,謝斐深知肩上重擔。

為了汛前機組投運發電,確保迎峰度汛和清江安瀾,重返水布埡的他,“火力”迸發。

往日聚集的班前會他不開了,變成每個面“一對一”安排工作,指定負責人,指派工作任務,交代安全風險,強調技術要求。一天到晚穿梭於各個工作面現場,發現疑難雜症,他就“上躥下跳”到處救火。為了不延誤工期,套筒改造鑽鉸孔裝配廠家配的鉸刀不適用於現場,他跑到物資倉庫找到了幾把十年前安裝使用過的鉸刀,“如獲至寶”地給大夥現場示範培訓;嵌入式密封環裝配平整度和配合間隙要求小於0.05毫米,他用一把挫,一個刀口尺,一把塞尺,邊研磨邊測量手工裝配至合格;導葉端面間隙調整板不能送出去按照測量計算好的尺寸加工,他就帶領大家細心地一次次加減銅墊調整導葉端面間隙,滿足間隙偏差值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高精度要求,一共22個拐臂,每個要調整2至3次,每次20分鐘,端面間隙調整合格後還需要同樣調整44個止推間隙。這些檢修匠們把枯燥的活兒當藝術幹,一干就是4天。他還帶領人員跨專業完成2臺機組D級檢修更換空氣冷卻器。“複雜的工作協調和精細的技術管理,他也一樣出色。”檢修公司擴修帶隊負責人秦燕評價。

“清江工匠”復工記

“依據標準,注重細節,精益檢修,嚴把質量。”謝斐的工作筆記本的扉頁,寫著這16個字。70噸水輪機主軸與轉輪直徑2.30米的法蘭配合安裝,要求均布的20個直徑215毫米的剪力銷套單個與轉輪和主軸的配合間隙僅僅為0.06~0.14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裝配精準精度要求極高。這就相應的加大了對主軸吊裝時水平度中心度的精度要求。謝斐帶頭想辦法,和大家一起集思廣益。3月12日,經過2個多小時精細的清掃和調整,主軸順利就位。

“我們班研發的‘用於水電站檢修中拔銷釘、拆裝拐臂和導葉套筒的工具’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一種用於拆裝水輪機轉輪聯軸螺栓的裝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編號。”繁忙的機坑裡,水輪機班技術專責王新報喜。而這兩套裝置,是水輪機班在擴修之前自主設計製作的35種90件實用型工裝中的兩套,在本次擴修中發揮了大作用。就拿單個拐臂和導葉套筒拆裝來說,人員由5人減少到3人,拆裝難度明顯降低,時間縮短一半,不但降低了勞動強度,還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所謂創新,就是要學會‘偷懶’”,謝斐的“治班密笈”的其中一條。現在,這一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僅在疫情期間,這個班為解決裝配油箱底板銷釘定位不準,依據結構做了可調節C型夾具工裝;為解決導水機構聯板裝配定位託舉不穩,設計現場製作了定位託舉夾緊一體的工裝,諸如此類的小修小改有七八條之多。

“水輪機擴修進入尾聲,要開始總結了。已經用思維導圖梳理了400多道工序和技術要點,還要總結擴修相關技術要求、標準,工藝,反過去優化班組作業指導書;清理相關的工裝和工器具,依據現場使用情況優化改進,購買更加高效、快捷的工器具;擴修發現解決了底環和導葉空蝕、上迷宮環漏水、頂蓋漏油等多個缺陷,要分析產生缺陷的原因、後續跟蹤處理效果……”4月28日,在水布埡地下廠房機窩裡,謝斐掰著手指頭又有新的“算計”。(作者:金文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