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編者按

2019年10月16日,“天府文化的國際表達——第三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隆重舉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捷、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出席論壇並講話。來自法國、意大利、日本、北京、深圳、重慶及四川的國內外文化界、學術界、企業界、金融界、媒體界嘉賓共300餘人聚集天府新區,探討天府文化的國際表達,助推天府文化產業發展。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省作協、省工商聯、省社科聯、民盟四川省委、民盟成都市委以及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任遠以及天府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論壇。

在沙發論壇上,中國創意管理學教授、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楊永忠先生,文藝與傳媒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謝梅女士,四川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四川潤恆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軍先生,四川省新聯會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西蜀印社社長、《印·道》主編

曾杲先生,成都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四川省青年聯合會文化體育界別副秘書長溫雪倩女士五位專家,從“數字文創與天府文化”、“天府文化的lP開發”、“天府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藝術視野下的三九大與天府文化”、“天府文化·文創成都”為話題,通過學術碰撞,展開了精彩紛呈的頭腦風暴。現根據錄音整理於後分享給大家: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楊永忠教授:我完全贊同天府文化可以做成一個大IP,但是關鍵是怎麼把大IP打造出來?IP它是品牌的深化,IP怎麼打造呢?我們需要根據IP的特點,圍繞著IP的發展規律去探索IP打造的方式。我想給大家分享幾個維度: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四川大學創意管理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永忠


第一個維度,關於IP的定位問題。我們通過探究,提出了成都多元文化的天府文化,它是一個基本定位。基於這個定位我們也提出了它的內涵,或者說它的標準,包括“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16個字。這16個字它詮釋了天府文化,這16個字它也具有包容性,但是它是不是足以充分的把我們天府文化進行了詮釋?實際上我認為關於天府文化的闡述和表述還可以進一步的深化。剛才有老師提到了太陽神鳥,描述它代表浪漫主義,天府文化在它的內核裡面能不能把浪漫主義表述出來?浪漫主義可不可以成為天府文化更有差異性的標識?因為我們必須在全球的座標裡面來找到天府文化,找到更具有差異性的天府文化的表達,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把IP做好。關於定位方面,我覺得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和深化。

第二個維度,運營層面。IP存在信息不對稱性,價值不確定性,因此運營上要求我們解決信息不對稱,價值不確定性。怎麼解決?要通過類比的方式,類似於跳出天府看天府,通過跳出天府我們更好的看清楚天府文化的價值。我們就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找到和天府文化接近的文化地域,這樣更好的和它互動、聯繫。剛才有專家提到了巴黎文化,如果我們通過探討,它確實更符合我們作為成都、作為天府文化對標的文化地域,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可以開展更多更深入的活動。不光是在成都,我們還要走出去,找到天府文化內核和精神上共同的詮釋。

第三個維度,我們需要構建一些體驗的方式。天府文化提出來已經有兩三年了,我們怎麼更好的去認識天府文化,目前在體驗的層面我們還有一些提升的空間。當下更多是天府文化認知體驗上的解讀解釋,如果進一步深入下去,我們需要在有關天府文化的精神層面的體驗,情感方面的體驗,我們可以設計更多的場景、空間、活動來更好的推動天府文化的傳達。

第四個維度,傳播方式。基於文化的IP,它和傳統的產品是不同的,比如說通過平面的媒體傳播,它不是最有效的。文化最好的傳播方式是通過社會網絡,所以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天府文化傳播的社會網絡體系。在這裡面我們可以進一步明晰天府文化的社會價值是什麼?現有基礎之上的社會網絡傳播體系還存在什麼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突破建構?通過一個立體的社會網絡體系可以更好的去傳播、去詮釋這樣一個文化的內核。

我們在文創類的產品消費當中,實際上依據的消費機制並不是價格,不是看它的價格多或少,而是因為你的朋友喜歡它,你所在的生活空間、生活網絡推崇它,所以也消費它。文化IP從社會網絡裡去推廣,我覺得是一個更持久的方式。

如果IP要實現更持久的傳播,在以上的四個方面還需要注重人格化的傳播方式,為什麼呢?IP它是一種文化創意,創意它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最終我們所創造的東西還要回歸到人的層面。人的表達不光是先賢,還包括生活在成都的當代人的表達,他們的人格,他們的精神,我覺得要充分融入到今天的IP建設裡面,而且要通過他們的聲音去更好的傳遞天府文化,讓人們能夠近距離、真實的感受到一個當代活生生的天府文化大IP,謝謝!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溫雪倩董事長:今天非常榮幸參加天府論壇,我覺得天府文化根源於中華文化,傳承於巴蜀文化,天府文化其實是跟成都這座城市共發展的一個文化屬性。談到文創,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個方面就是文創與城市,第二個方面是文創與產業,第三個方面是文創與生活。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成都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四川省青年聯合會文化體育界別副秘書長溫雪倩

第一點,天府文化已經成為了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我們現在只要提到成都就會想起天府文化,楊教授剛才提到了16字的天府文化,我覺得這裡面非常具有成都的人文特點和成都獨特的精神特色。

第二點,2018年成都提出來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要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我覺得這需要一個支撐點。天府文化其實就是我們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最強有力的支撐點,我們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我們的本土文化,我們的特色文化是什麼,我們一定要深度的去挖掘。我們公司從事大熊貓的文化傳播和IP打造,跟隨著國家層面的活動去了很多國家做文化推廣,包括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我們深刻感受到大熊貓文化非常具有天府文化特色。我們只要告訴他們我們來自大熊貓的故鄉,他們的可接受度和可傳播度就會提高很多,所以我覺得一個城市一定要有獨特的文化氣質。

第三點,文創與產業方面。我們在從事這個工作的過程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因為成都市要發展文創,要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我覺得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我們整個的文創行業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能不能夠藉助一些創新的技術手段,AI也好,人工智能也好,來實現我們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期望政府能夠立法。我相信通過這種手段能夠大大提高我們在文創方面的整體發展。

第四點,成都市的文創是很有獨特優勢的,包括動漫、手遊,特別是手遊,還有藝術方面的,還有文旅方面的優勢。我覺得未來結合5G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可以更多地用科技、用金融、用其它產業為文創賦能,讓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應和價值。

文創與生活,不管是談到文創產品,還是文創可消費的一些場景,還是IP,它最終的一點就是要融入生活當中。讓文創助推公園城市的建設,讓我們不光是有好的環境,而且有很多的文化消費場景,讓我們更能夠感受到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這是我們融入城市的方向。我覺得IP一定要是供年輕人消費的產品,這幾個方向是勢在必行的。

謝梅教授:我非常高興可以來分享。說到數字文創,或者是說到今天的文化傳承和發展,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信息技術。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文藝與傳媒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謝梅


剛才我們也有兩個嘉賓談到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的確在提高各種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以及它的新穎度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成都很多數字的文創產品,在網絡小說上最近有部小說叫《古蜀文明的密碼》,它是把所有成都的元素,特別是三星堆、金沙,包括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元素全部打造成裡面的場景,還有人物的器具。作者在創作這個小說的時候,他是讀了《史記》,讀了《華陽國志》的,就是想把古蜀文明用網絡小說反映出來,本來是他的興趣,現在傳播面非常的廣,這是第一個案例。

還有一個案例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功夫熊貓》,現在《功夫熊貓3》已經出來了,川味十足,把天府文化,把衣食住行習俗進行了活靈活現的表達。隨著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已經把天府文化宣傳到了國外,也就是說全世界都非常關注它了。

去年我有兩次到歐洲,去了之後我就有兩個非常深的體會。第一個體會就是和大家體會到的一樣,博物館非常多。但是這個博物館不僅多,而且它還有和博物館非常契合的城市形態、城市文化和城市氣質,這點是我體會特別深的。

第二個體會和第一個體會相關聯,正因為它的博物館和城市、博物館和它的現代生活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大家就覺得到了那個國家,到了那個城市就好像進了博物館。再到博物館去,也看到了這個城市過去和今天;然後再出博物館,你就發現怎麼他的歷史和文化以及所有的文明文化的表達都是一致的,這就增加了旅遊的深度和厚度,這是我很深的體會。目前歐洲有很多國家在非常緊鑼密鼓的做微型景觀。我們今天談微型景觀好像挺呆板的,微型景觀就是把整個國家用非常高精尖的技術變成1.4萬平方米的景觀,在這個景觀裡面細到門可以打開,15分鐘可以轉換白天和晚上;大到整個城市的交通,整個城市的博物館,整個城市的社會文化全部呈現。我就感覺到他們是怎麼回事呢,是因為城市和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回事呢,還是他們覺得這個城市本身的建設和發展就是我們今天對於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傳播,因為它也要進入當下。

今天我們進行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的時候,一方面它不僅能夠把我們的傳統恢復,把我們的歷史真實的記錄,或者說重現,甚至還能夠藉助於我們今天的認識,我們今天對於文化的理解,我們今天對於文化的創新,進行一種疊加式、整合式的創新和複合型的呈現。這樣它不僅僅是對文化的記錄,甚至是對文化真正的創新。

我們今天在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在運用技術的時候,不要簡單的認為用光影我們可以看到背後的那個世界。現在比利時的博物館就在展示莫奈的畫,就是用的光影技術,參觀的人非常多,實際上這已經很低端落後了。

第二個關鍵點,是說不能把技術運用簡單地呈現出來,而是說我一定基於這個地域的文化、歷史、傳統的透徹的理解和領悟,然後我把這樣一種內涵和技術深刻的融合在一起,讓技術能夠呈現出、煥發出它的光彩。讓技術還能夠創造它,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定不是“文化+技術”,文化和技術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投資者他說我要在博物館做一個關於數字文創的項目,我怎麼辦?我就招標,招標之後怎麼辦?我就找技術做得最好的團隊來做,你恐怕就是在做一個最大的冒險。因為這個時候你就要搞清楚這個團隊對你的文化理不理解,他能理解到什麼程度,那麼他才可能用技術實現,或者說在本真的表現上可以給他賦能多少。

謝謝,這是我的分享。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吳軍總經理:談技術謝教授是專家,這方面我不太專業,但是這些年我們做文化產業的投資,對技術方面我們確實有特別深的體會。這些年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這些新興的技術,包括未來的5G、AR、VR它對兩個行業傷害很深,就是文化傳媒和零售行業。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四川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投委會主席,四川潤恆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軍

拋開現象來看本質,剛才大家都提到IP,提到內容,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文化產業的顛覆也好,改造也好,提升也好,內容IP這些東西都沒有變,變的是內容的產生方式、傳播方式和內容的呈現方式。我們也在想,雖然我們這個行業受害特別深,但是就是因為新興的技術也給我們原來的IP內容帶來了新的演繹和展現方式,這些新的展現方式形成了數字經濟,最後它形成了一個更大的、更有爆發力的產業。

我有時候也在跟企業家一起聊,前些年移動互聯網給文化傳媒行業傷害特別深,我們有很多企業家陷入了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未來的5G是很大的技術機遇。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文化傳媒行業傷害特別深,但是在5G時代我覺得文化傳媒行業可能是首先受益的。謝教授提到了技術和文化方面,我談一下我的感受。

剛剛說到資源和資本,我的理解是任何一個產業它的繁榮發展,它的內在驅動力就是企業,文化產業也是一樣。文化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實際上需要有一大批真正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文化產業的繁榮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第一,它應該有一批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來帶動這個產業。第二,它需要有一大批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微的文化創意企業,我覺得這樣子它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

剛才謝教授也提到“文化+科技”,目前A股上市公司70%左右,甚至超過70%主要業務都是跟製造業有關係,這是前30年中國飛速的發展形成的很特別的現象。但是未來的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在A股表現最亮眼,我覺得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科技型的企業,就像科創板的推出一樣,未來是科技立國;第二種是文化創意型企業。我覺得製造業的產值和需求是有天花板的,未來會收窄,而文化產業它的需求和產值是沒有天花板的,我覺得這方面發展潛力特別大。

文化產業它需要轉變觀念,它特別需要擁抱兩個東西。第一個,擁抱科技。我們這些年特別想看科技對文化賦能的領域,我覺得未來文化產業真正把技術很好的融合起來,行成的產業特別的巨大。而這樣的公司也是最有可能率先資本化的,這是文化需要擁抱科技。第二個,文化需要擁抱金融。剛才說到一個產業發展內在的驅動力是企業,而企業的繁榮發展,它內在的驅動力有要素,有人才,同時也需要資金。

在金融這塊,我們曾經有一些困惑或者叫問題,之前我們說文化跟金融相融合,或者文化擁抱金融,金融好像等於銀行,其實不是的。現在金融的工具和手段特別豐富,這些年發展特別快。以銀行為代表的債券間接融資是一個重要的方式,但是未來它的比例會不斷地下降,這是第一個改變。我們的天使等直接融資未來會呈現上升的勢頭,這也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主流。第二個改變,任何一個企業它都有發展階段,從小到大,在這一個週期裡面,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週期需要不同的金融工具和融資手段。就像小孩在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時候啥都沒有,這時候你要跟他說要抵押、要質押、要擔保肯定沒戲。沒辦法做,這時候資金的需求量也是相對比較小的,你就是看好他,通過你自己的邏輯和評估,你覺得他未來有潛力你就投他。像這種情況其實銀行是做不了的,銀行的特點是要安全,風險太高的不願意做,太小的看不上,但這恰恰是風險投資、天使、PE的強項。文化需要擁抱金融,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跟不同的金融工具、或者金融機構談合作,找到一種相對來說比較適合的融資手段。我覺得這個也特別的關鍵。

我想借這個機會說一下四川成都,四川成都文化得天獨厚,IP特別的多,但是似乎都沒有把它挖掘得特別到位。這裡有一個數據,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方我先不說,比如說浙江這些年文化產業跑得特別快的省份跟四川相比較,四川文化產業增加值過4%,成都大概是過5%,與浙江相比差距特別大。今天上午有一個統計,四川的文化上市公司總共是4家,最近剛剛有1家退市,加上旅遊企業1家,總共就是4-5家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整個產業資本化率、證券化率是非常小的,這個數字跟浙江相比差不多是10倍的差距,浙江文化類的上市公司差不多在40家左右。杭州如果把阿里和網易這兩家巨無霸算進去,杭州的增長值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3%(這是2017年的數據)。四川成都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這是我們應該引以自豪的,我們也確實應該看到我們未來的差距和未來發展的空間。

同時,我也借這個機會給各位在座的領導和同行報告一下四川文化產業基金的情況。在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界朋友的關心、幫助之下,從2016年1月份開始運作,到現在3年多的時間,應該說效果還不錯。目前為止我們投資了文化+科技這個領域,像極米科技已經是成都市的準獨角獸企業,我們也投出了中科大旗這種文化旅遊信息化領域的大數據企業,同時我們也投了相對比較傳統的《天下糧田》、《大三線》。

2016年1月份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已得到了同行的認可,我們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的十佳文化產業基金,我們在全國也算是進入到了前十名。在四川我們也有這個夢想,希望在全國的排位更加的靠前。同時,我們也希望成為四川的單打冠軍。謝謝!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曾杲社長:本次天府論壇的主題是天府文化的國際表達,我想國際表達首先就是需要載體和傳播的手段,天府文化國際表達的過程首先是先挖掘自身,進一步自我認識的過程。在這裡,我就“三九大與天府文化”這一切入點給大家進行分享。

「天府文化論壇」跨界融合·學術碰撞 沙發論壇嘉賓在會上的發言

四川省新聯會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西蜀印社社長曾杲

三九大這個概念是去年11月份由省委書記彭清華首先提出來的,今年正是成為文旅集團的宣傳口號,也是四川新版宣傳口號,三九大就是指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三九大的結合其內容涵蓋了四川從自然到人文,從歷史到現在的文化全貌,以三九大來對天府文化進行定位和描摹是比較全面的角度。

我本人是一個搞藝術的,我更想以三九大為切入點,以藝術為手段對天府文化進行詮釋和展示。三九大這個IP在全國已經很知名了,但是這三個IP的運用上還有很多的挖掘空間。三星堆和九寨溝在旅遊者的心裡更多的就是一個四川的旅遊資源的標記,還很難和四川天府文化有深刻的聯繫。90年代我去了九寨溝,當時的條件肯定不如現在,但是九寨溝絢麗的景色,尤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色彩斑斕,一進去我就感到非常的震撼。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從繪畫的角度來說,從語言文字的描述來說,我覺得都是沒有辦法描述九寨溝的美景,這些美景給我們帶來了很強的,很獨特的,但是它始終跟天府文化的關聯還是不夠。我覺得我們在天府國際文化表達中,四川的美景美物還應該給四川天府文化進行更深刻的聯繫。具體而言,一提到三星堆,一提到九寨溝,一提到大熊貓的時候,除了具象的這些形象在我們腦海裡的折射,還需要讓人立刻想到它不僅僅是一個旅遊資源的符號,而且它就是四川天府文化的標記。

作為藝術家群體,結合三九大來說,對藝術的創造影響也是有顯著意義的。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水墨繪畫技法上是比較單一的,如果用這種技法去描繪九寨溝,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現在也有很多的藝術家進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從視覺效果來說對傳統已經有很大的突破,但這始終沒有成為宣傳四川藝術的主流,往往只是成就了藝術家個人的高度而已。就好比剛才謝老師提到的美國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功夫是我們中國的,熊貓也是我們四川所特有的,但是恰恰《功夫熊貓》不是我們的。很多人都很感嘆為什麼我們就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就是因為我們對熊貓的內容挖掘還是很欠缺的,所有熊貓的東西都是由西方人的視角來看我們中國、看我們四川的中國元素。當然,目前很多的藝術家在創作上已經開始對四川元素進行了挖掘,但就目前的挖掘效果來看,與四川的文化關聯並不強,對優秀的作品來說,僅僅是呈現四川的大好河山,我覺得這些都是不夠的。

四川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天府文化中孕育的人文精神是需要納入這個藝術創造的考查範圍的。基於此,三星堆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但是至今三星堆也沒有納入藝術家的創作視野。當然,三星堆中間蘊含著美學精神可能跟現在有些不同,所以也是現在很多藝術創作上很難納入當代創作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認它代表的是四川的歷史脈絡,藝術的創作,光是個體的表達是不夠的,它必須要為社會服務,為時代服務,需要藝術家將自己的感受和認知融入到整個的社會環境中。

我們今天提到三九大,藝術家在創作中肯定需要對這樣的美景IP進行結合,一個時代塑造出一個時代的藝術,藝術必須為這個時代服務。

這是我站在藝術的角度談談對三九大的看法,謝謝大家。

(根據錄音整理)


沙發論壇嘉賓簡介

謝 梅

文藝與傳媒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成都市突出貢獻專家。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文化產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電子科技大學數字文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數字文化與傳媒研究重點基地主任。在CSSCI和其他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30餘篇。出版《文化創意與策劃》、《文博資源轉化利用模式》、《文化管理的符號學》等多部專著。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50餘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多項。

楊永忠

中國創意管理學開創者。四川大學創意管理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創新創業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創意管理專委會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中國創意管理前沿研究系列》叢書主編,《創意管理評論》主編,中國創意管理論壇發起人,中國創意管理成都聯盟首任聯合主席,多家公司擔任獨立董事。

吳 軍

四川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投委會主席,四川潤恆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投委會主任。具有十年以上國有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及大型文創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管理經驗。2016年被四川省文化產業商會評為“四川文化產業領軍人物”,2018年被四川省企業家協會、四川省企業聯合會評為“四川省優秀企業家”。

先後牽頭成功募集並管理運作多隻文創類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及行業影響力在西部文創投資領域位居前列。其中管理的四川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連續三年(2016-2019)被融資中國評為“中國文化產業十佳基金”。

曾 杲

生於1969年,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師、四川省新聯會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西蜀印社社長、《印·道》主編、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第四屆印道·中國篆刻藝術雙年展——2019亞洲篆刻藝術名家邀請展策展人。主要代表作:《曾杲篆刻—當代篆刻家自選作品集》(四川美術出版社)、《中國戲畫》(中國世紀出版社)、《器物》(中國攝影出版社)、《永遠不說再見——曾杲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舊時月色——曾杲純銀鑄造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通往未來的列車》(四川文藝出版社)

溫雪倩

成都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青年聯合會文化體育界別副秘書長、成都市青聯聯合會文化體育界別秘書長、成都市工商聯常委、致公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支部副主委、錦江區政協委員、天府新區商會副會長、錦江區工商聯執委、北京大學藝術品投資與經營管理EMBA。入選2016“成都市百人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榮獲第三屆“成都榜樣·身邊好青年”、“2018錦江區優秀創業者”等稱號。

公司旗下品牌天府熊貓“Heart Panda”受邀參加中宣部“感知中國”、文化部“歡樂春節”等一系列國際推廣活動,已先後在40餘個國家推廣中國文化、展示中國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