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據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介紹,縱觀宇宙,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科學家首次將太陽與數百顆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發現太陽的活動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可能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

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太陽活動的強弱通常可以用太陽黑子、太陽耀斑以及太陽亮度等因素進行衡量。自161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開始對太陽黑子進行可靠記錄,表明太陽活動大約以11年為週期反覆變化。而通過分析樹木年輪和冰芯中放射性碳和鈹的分佈,我們還可以瞭解過去9000年太陽活動的情況。天文學家發現,在這段時間裡,就像過去幾十年一樣,類似強度的波動經常出現。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精選出一批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分析。這些恆星不僅在表面溫度、年齡和金屬丰度等特性上與太陽接近,還具備相近的自轉週期。

“恆星自轉速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會影響恆星磁場的形成,而磁場又是導致恆星活動波動的驅動力。”研究合著者,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薩米·索蘭基(Sami Solanki)博士介紹道。

這些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的觀測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已退役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記錄了15萬顆主星序恆星的亮度波動情況。

由於太陽自轉週期大約為24.5天,研究人員首先在這份龐大的樣本中選取了那些20-30天自轉一週的恆星。隨後,通過分析歐航局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他們進一步縮小樣本範圍,最終確定369顆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

在經過詳細對比分析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大多數類太陽恆星都比太陽要活躍得多。在活躍期與非活躍期之間,太陽輻射平均波動率僅為0.07%,而其他恆星的波動幅度一般要高出5倍。

看看太陽與KIC 7849521亮度變化的對照吧,太陽簡直是不要太溫順了。

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2500顆自轉週期未知的類太陽恆星,它們的亮度波動倒是相對沒那麼大。這意味著自轉週期確實是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會產生重大差別。

那麼太陽異常不活躍是太陽獨具的特性嗎?也許,太陽只是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相對於太陽46億年的歷史而言,幾千年只是彈指一揮間,在更大的時間尺度上,太陽可能也出現過更大波動的階段。

嗯,太陽其實是被水滴鎖死了(手動狗頭)~

參考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20-04-sun-similar-star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