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秋瑾一詩,字字鏗鏘有力,盡顯革命女俠之風。

金銀不吝嗇,錢財身外物,但內心的革命熱情不可辜負,滿腔的熱血亦不能枉費,這樣的心緒,和女權運動先驅者何香凝是如此的相似。何香凝,一介女流卻敢當面痛罵民國總統蔣介石,新中國後更是成為了華僑之母。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閨閣小姐的天足

何香凝生於1878年6月27日,祖籍廣東南海,其父乃是香港著名商人何炳恆。何家雖家境富裕,但其父母為人封建古板,為了將何香凝培養成一個名門閨秀、上流名媛,在她剛七歲時便做主為她纏足。

纏足之痛令何香凝感到窒息,她自小性格便十分剛強有主見,日常最愛的便是聽太平天國女兵的故事,內心對於這種生活充滿了嚮往。

於她而言,纏足便等於扼斷了自己的嚮往,令她無法再自由的蹦跳行走。於是,她每當夜晚便會用剪刀將裹腳布剪斷。

其母發覺之後便是一番打罵,隨機又為她裹上,但深夜何香凝便又會剪斷。如此反覆幾十回合之後,何家父母徹底放棄了對於何香凝的纏足。於是,閨閣小姐何香凝便擁有了一雙天足。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何香凝渴望學習,對知識有著無窮的求知慾,但其父堅決不願將其送入私塾,何香凝無計可施之下只得自學,素日遇到不懂之事只能尋求兄長的解答。

而年幼的自學時光,令她除此接觸到了一些婦女解放的新思想,這些思想在她稚嫩的心中紮根,於將來長成參天大樹。

之後的歲月,何香凝的聰明才智不斷展露,她漸漸得到了何父的器重。但與此同時,她的婚事成為了何家父母的“心頭大患”。當時的社會風氣流行女性裹腳,“天足”的何香凝並不招待見,縱是媒人見了也是連連搖頭。

正當眾人都無計可施之時,歸僑子弟廖仲愷欲圖尋覓一位“不纏足的媳婦”的消息不脛而走。媒人立馬撮合二人,於是二人在1897年步入了婚姻殿堂。

縱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何香凝與廖仲愷感情極好,二人有著共同的話題和相同的愛好,皆都有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的二人生活的如膠似漆,縱然婚後的廖仲愷因家道中落無法給高門小姐何香凝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她都毫無怨言。

之後,何香凝為了支持丈夫留學日本的願望,更是變賣自己的各類嫁妝首飾,隨後同其一道赴日留學。此時的何香凝,雖尚處於懵懂之中,但已經開始接觸新時代的思想潮流,內心的女權之念,正在慢慢醞釀之中。

女權運動的先驅者

何香凝隨廖仲愷赴日之後,前後就讀於女子師範、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和東京本鄉美術學院,在日本,她學習了很多的先進知識,並且跟隨知名畫家田中賴璋學習,精進了自身的繪畫技術。

1903年,何香凝結識孫中山先生,並與許多革命青年來往密切。也是此時,她和丈夫開始接觸革命思想,並且為革命之勝利而不斷奔走。

同年六月,她發表了《敬告我的同胞姐妹》,此被認為早期宣傳婦女解放屈指可數的作品之一,而何香凝自此奠定了其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先驅者的地位。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何香凝和廖仲愷是其中最高的成員之二。

當時,為了革命運動,何香凝貢獻良多,同盟會成員親切的稱為“女管家”。而何香凝所學的繪畫技術,在辛亥革命中亦發揮了巨大作用,其在孫中山指導下描繪、製作了起義所用旗幟符號。

此後又發生了許多事情,但何香凝在革命之路上,勇往直前,縱然驚天駭浪,亦未曾令其動搖半分。於她而言,信念為重,實踐得真知,她的所有努力,都是為將來的革命勝利而鋪墊。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何香凝被選為婦女部部長。作為女權運動的先驅者,何香凝認為當時階段的婦女處於一種不平等的地位,於是她在大會上提出“婦女在法律、經濟、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並獲得通過。

於是,婦女平等被計入政綱之內,從而明確了婦女在社會各方面平等合法的地位。之後,她領導出版了《婦女之聲》,設立女工學校,開展了許多婦女運動,為婦女解放一直不曾停歇的鬥爭著。

何香凝不懈的努力引導愈來愈多的婦女投身於婦女解放和中國革命的洪流之中,其之能力和魄力,非常人可比擬。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強權之下,初心不改

北伐戰爭時期,何香凝積極動員婦女投身於其中,並組織各界婦女開展傷病救護工作。不停的鬥爭,便是在形容何香凝,她從未停止自己的步伐,不知疲倦,為了革命之勝利勇往直前。

1925年8月25日,廖仲愷被暗殺身亡,何香凝在極度悲傷之後,堅強的選擇繼承亡夫遺志,為革命而不懈奮鬥。次年一月,在國民黨二大會議上,她要求制定男女平等等相關方面法律,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除卻女權運動上的不停努力之外,何香凝在強權之下,亦未曾有所動搖。當蔣介石成為民國總統,權勢不斷膨脹之下,其野心顯露無疑。

蔣介石積極進行反共活動,並且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得知一切的何香凝直接找到蔣介石,當面痛罵他背信棄義、以怨報德。

而在蔣介石方面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後,何香凝更是公開發表演說,號召廣大革命黨員達到他這類的反革命派,並且表示自己絕不會和民賊為伍,拒絕成為蔣、宋的證婚人。

女權運動先驅者:一介女流敢當面痛罵總統,新中國後成華僑之母

新中國成立之後,何香凝投奔到華僑事物之中,被成為華僑之母。其一生從未停止的,便是對於自己內心信仰的追逐,直至1972年9月1日,何香凝於北京與世長辭,享年94歲。何香凝死後,同丈夫廖仲愷合墓,葬在中山陵旁。

就此,何香凝跌宕起伏的一生便落下了帷幕。但若提及女權運動的先驅者,依舊會想到這位堅毅的女性,她雖為女流之輩,卻敢於當面痛斥蔣介石的惡行惡舉,當新中國成立之後,成為了華僑之母。

何香凝將參政和革命貫穿始終,並且跨越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個時代,其一生所所追逐的,便是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