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人生本來就是處處有意外,不要總是想自己有多可憐。人生到了下半場,敵人就只剩下自己了。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前幾天一位姑娘私信我們講述了她的困惑。

她在大學畢業時候認識了一個男孩子,第一次戀愛的她全心全意的付出,只換來他心安理得牽著另一個女孩的手花前月下。

女孩傷心欲絕的離開了那個曾給她諸多甜蜜回憶的城市,她在回老家的火車上遇到另一個大她7歲的同城老鄉,這個男人一路對她呵護備至,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姑娘決定和這個陌生人相處。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大概三個月的時候,她懷孕了,這個男人說:我們結婚吧。雖然知道這個人家裡情況並不好,可懷孕的姑娘不敢和父母交底,只有糊里糊塗結婚了。

如今孩子出生後也是姑娘的父母在幫忙帶,丈夫既不出錢也不出力。而婆婆年齡很大了,因為有殘疾不能下地幹活,家裡還有一個好事的姐姐離婚後也住在婆家,而丈夫其實並沒有固定工作,時而超市時而餐廳打零工,有時候出去幾天都不和家裡人說一聲。

十年婚姻一眨眼就過去了,如今心灰意冷的她想離婚,可是已經有孩子了,和丈夫又整日說不上話,婚姻該不該繼續?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現在已經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了,之所以用“糊里糊塗結婚”的藉口來糾結“婚姻該不該繼續”,這應該是在逃避承擔離婚帶來的後果。

一段感情中,無論是誰先開始,一個人冷落另一個人,可以有種種的理由,但歸根結底無非是愛得不夠。

而示弱並不能改變困惑的現狀,更不能博同情分,只有反思自身經濟獨立的能力,離婚才能成為自己的主動選擇。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在孩子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陳曼的老公不幸得了尿毒症,在一個家庭最需要主心骨之際,陳曼選擇背叛了婚姻,而對方還是她老公的同事。

同事和朋友紛紛慷慨解囊捐款幫助陳曼和她家庭的時候,她卻用背叛婚姻的方式來宣洩自己自憐自艾的情緒,甚至也辜負了別人給予的同情心。

在老公病情持續惡化的那段時間,陳曼卻在糾結要不要離婚。

她解釋的開場白就是:“當初是為了賭氣,所以糊里糊塗地結了婚。”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她不想承擔照顧病情不斷惡化的老公,但是這個時候離婚,保不住房子的幾率非常大,她自己也會成為千夫指的那個女人。

這就是她糾結的原因,她更希望用“糊里糊塗”開始的這段婚姻,成為別人同情她、支持她離婚的加分項。

人心又不近視。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有多少的不珍惜,藉口都是不合適

結束一段婚姻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人會因為長期積累的婚姻習慣,從而形成一個情感依賴性,如果一個人身心都已經進入了婚姻生活,尤其還有一個孩子的牽掛,那麼一個人未必能過得順心。

所以,婚姻該不該繼續,取決於兩個非常重要的判斷依據:

  •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果你無力對當初的婚姻負責任,那麼有沒有能力為離婚後的生活負責任

如果繼續保持糊里糊塗的人生態度,即使換一段婚姻重新開始,也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說直白一點,就算離婚了也是白離,大概另一段新生活的開始,還不如現在。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不會游泳的人無論怎麼換游泳池,也改變不了旱鴨子的事實

你的內心應該已經有了答案,只是不自信的你,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幫助你肯定你的想法是對的,你才會多一些勇氣以踏出改變婚姻現狀的第一步。

如果這一步如果走錯了,可能你依然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還會歸結你只不過是糊里糊塗順從了這些意見。

糊里糊塗,有時候,真的是一種可怕的人生態度。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解決問題的想法和能力,你能糊里糊塗地交代了自己的婚姻,真的不確定你會是那個內心獨立又強大的人。

既然婚姻有了糊里糊塗的開始,那就需要對自己的現狀做一個明確的認知。

婚姻不是論輸贏的戰場,離婚也不是自我救贖的武器。

離婚後過得好不好,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賭氣結婚”?再任性的婚姻也得自己負責

說到底,你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 你是否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應付離婚後獨立生活的種種物質需求
  • 你是否有勇氣面對做單親媽媽所要面臨的一切困難
  • 你是否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應付世俗的壓力和眼光

如果你選擇了“有”,就不用擔心離婚後的生活會變得更糟糕,畢竟現在已經很糟糕了。

如果你選擇了“否”,還是能湊合就湊合,能不離婚就不離婚吧,畢竟離婚區別不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