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推進新安江流域“十大工程”建設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2日,黃山市財政局消息,黃山市委、市政府召開的2020年第一次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會議上,專門調度十大工程啟動以來的工作,推動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排汙權管理工程,制定了《新安江流域水環境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管理辦法(初稿)》,啟動12座新安江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初步建立排汙權管理機制。

二是公眾參與工程,開展生態環保主題實踐宣傳活動57次以上。加快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協同推進中心軟件和硬件設施,其中展陳裝修裝飾、流域智慧管理系統架構搭建完成80%,視頻監控系統完成18個新建視頻監控點位建設。

三是開發區發展工程情況,全市7個省級開發區經營收入、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2.84%、22.88%和20.60%。38戶工業企業廢氣深度治理和專項驗收,29家一般工業固廢產生企業在線申報登記,10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8家混凝土攪拌站無組織排放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四是城市汙水治理工程。全市實施城鎮排水管網清淤檢測、修復改造及新建項目88個,管網清淤檢測完成401公里,提標改造城鎮汙水管網和新安江流域的5座汙水處理廠。

五是化肥農藥替代工程。全市落實有機肥推廣核心示範片124個、3.85萬畝,全市有機肥施用量54.46萬噸、面積73.83萬畝,啟動了第二輪農藥集中配送,新建市級農藥配送中心。

六是綠色特色農業發展工程。加快推進全域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第一批200萬張黃板於今年3月25日配送至試點村。山泉流水養魚產業實現綜合產值4.6億元、累計發展塘口18萬平方米,各類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到243萬畝。

七是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完成210個自然村環境整治,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52個、重點示範村19個,打造休寧縣藍田鎮曉川自然村整治市級示範點,建成歙縣富堨鎮青山村等2處農村糞汙一體化生態治理示範點。

八是畜禽規模養殖提升工程。積極推廣生物發酵床技術,以歙縣、黃山區為示範推廣點,主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形成可供區域借鑑的資源化利用示範推廣技術。推廣畜禽養殖場戶112家,新擴建生物發酵床圈舍10萬平方米。

九是船舶生活汙水上岸工程,提升改造總數74艘船舶,已完成35艘旅遊客船、普通客船、貨船生活汙水防汙染設備的改造(其中旅遊客船23艘,更新船舶7艘;貨船5艘)基本實現了新安江流域客船、貨船汙水零排放,另39艘收購拆解或自行拆解或無法改造。

十是河長制林長制提升工程,深入推進林長制改革,“一林一員”護林員2496人。河長辦出臺《黃山市河湖長市級對縣級考核辦法》、《河湖長制有獎舉報制度》,確保河湖長制工作有效推進。

新安江流域作為安徽省三大水系之一,為下游千島湖提供了超過68%的優質水源,也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以及皖浙兩省實施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目前,黃山市以問題為導向,以十大工程為抓手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

陳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