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在5月底前繼續裁員,“為成功,重組不可避免”

共享辦公空間初創企業WeWork仍計劃在5月底繼續裁員。

4月15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當地時間14日,WeWork首席執行官桑迪普•馬斯拉尼(Sandeep Mathrani)在員工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在下個月底前進一步裁員。馬斯拉尼會上沒有具體說明裁員規模,但表示希望這將是最後一輪。

截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稿時,WeWork方面並未對此進行回應。

WeWork的大股東軟銀集團執行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在會上也發表了講話。他說:“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猜測裁員幅度會有多大。”“人們想要的是百分比或數字。事實是我們正在研究所有這些問題。”

報道稱,WeWork母公司一位發言人說,公司“在短期內”仍有望實現調整後盈利,也有足夠的現金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挑戰。她說,自2月份以來,WeWork已經有了20多億美元的“新業務渠道”。

在IPO失敗之後,WeWork為了應對公司巨幅虧損、把控成本支出,已經進行了多次裁員。

2019年11月,公司計劃裁員超過4000名員工,從而來應對公司目前面臨的巨幅虧損狀況。而4000名的裁員數字約佔公司全球員工總人數14000人的30%。

當時,CNBC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WeWork可能裁減多達5000至6000名員工。

這一次,克勞爾在會上告訴員工,軟銀集團會“100%支持我們”。馬斯拉尼表示,為了WeWork的成功,重組是不可避免的。至於裁員,想再執行一次,也清楚WeWork是一家可以共同進退的公司。

WeWork新任首席財務官金伯利•羅斯(Kimberly Ross)在會上說:“我明確表示:不管有沒有疫情,我們的企業經營都需要更加自律。不要等著別人要求你削減開支。要積極主動。如果你看到浪費,就主動消除。如果你看到不必要的開支,就立即停止。”羅斯表示,“我們花的每一塊錢都必須對銷售、會員體驗、利潤或現金產生可衡量的影響。如果沒有,那我們為什麼要花這筆錢呢?”

目前,WeWork還面臨著大股東軟銀集團徹底放棄30億美元收購公司股票的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4月1日報道,WeWor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控股股東軟銀集團已經通知WeWork董事會特別委員會,軟銀將不會完成其在2019年10月份簽署的對WeWork的要約收購。

按照先前的約定,軟銀集團曾計劃在2019年11月份按照19.19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價值高達30億美元的WeWork股票,其中包括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前任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手中高達9.7億美元的股份。而如今,軟銀集團明確表示將不會完成這筆此前同意的要約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