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他是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我在湖南講課的時候,遇到有一位家長給我說,她家的孩子14歲了,孩子在學校學習也不錯,有一天在櫃子上邊找他的羽毛球拍,不小心下來的時候把爸爸的一瓶酒打碎了,正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爸爸一看心裡就急了,立馬衝過去就是罵,開始孩子不說話,爸爸越罵越起勁,我過去勸說的時候,他爸爸連我一起罵,孩子承受不住了就頂了一句嘴,他爸爸就動手打了孩子,當時孩子頭都沒回,就離家出走了,3天都沒找到,當時我們找遍的所有能找的地方,在這三天裡家不像家,人不像人全家都處於一個緊張的氣氛中,讓人窒息,當孩子找到時蓬頭垢面,簡直就不像個孩子,當時我心疼,可孩子回來從此就不去學校了,變了一個人似的,誰說話就和誰正面的開幹,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當聽到這位家長敘述時,我問她:你覺得這是誰的問題呢,她說孩子性格犟,不聽話,雖然他爸打了他,但畢竟是他爸爸,管他吃,管他喝。我說:你現在還這樣說,意識不到大人的過失,一個好好的孩子就毀在你的手裡了,你們還埋怨孩子?大家說這個家能幸福嗎?孩子的將來是什麼樣子,可想而知?一次的過失,讓一個家庭走上衰敗,我相信大家身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他是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允許犯錯,但要正確的糾錯。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認同且樂意接受。如果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我們的教育,那麼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就是有效的。但由於成人欠缺“情緒管理”概念和“有效溝通”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因情緒化問題滿足了自己的情緒宣洩而忘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行為沒有為目的服務,導致效果不好。

他是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例如,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犯了錯誤,在一頓訓斥後還不斷地問孩子:“你錯沒錯啊?”這是我們家長常用的口頭禪。

如果孩子屬於乖巧類型的話,便會說:“我錯了! .可許多時候對於自己錯到哪裡了,他們往往不清楚,只是希望能哄父母高興,快點結束現在現在的訓斥。遇到比較乖巧的孩子,算是我們的運氣。

如果是性格倔強的孩子又會怎麼樣呢?好一點兒的,不說,無言地對抗.... 不好的,就開始犟嘴!

還敢頂嘴!我們就越來越有氣了,許多家長為了滿足已自己的情緒定宣洩,接下來的行為大多就是:窮追不含地倒苦水、翻老賬、說粗、動手腳....不打一定不快!

我們的孩子或許有一個光輝無比的前程,但是我們如何能配合他“做事有才、做人有德”呢?這就需要我們儘快實現我們做合格的家長。

他是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