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老子故里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代代相传,故事的主人翁姓李名耳,后人称为“老子”,他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写出了名扬世界的《道德经》。

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话说鹿邑县里有个白员外,白员外祖上几辈都在庙堂做官,是宦官之家,家有良田千倾,骡马成群,富甲一方,这白员外仗义疏财,关心民间疾苦,灾荒之年,开仓放粮,赈灾百姓,搭粥棚施粥,接济穷人,人送外号“白菩萨”,深得鹿邑百姓的爱戴。

白员外家有一妻一妾,到了50岁那年,又添一女,白家喜出望外,为小女取名白莲子,这白莲子长得眉清目秀,俊俏可爱,白员外一家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白莲子在家人的呵护下,快乐的成长。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白莲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白员外聘了当地知识渊博的学者做先生,开始教女儿读书识字,又聘请多才多艺之人教女儿琴棋书画,白莲子天资聪慧,睿智超人,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又勤奋好学,作诗答对,信手拈来,十多岁便写的一手好字,人们都夸她是才女。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白莲子长到一十七岁,出落得婷婷玉立,闭月羞花,如出水的芙蓉,似盛开的莲花,人们夸赞她是嫦娥转世,仙女下凡。​


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这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空中明月高悬,硕大浑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如同白昼,白莲子陪家人过完中秋,轻挪莲步,婷婷娜娜,入得后花园,在园内李子林下赏月,斑驳的月光透过树枝洒在树下,犹如一地碎银。

白莲子正在李子园赏月,突然,一道电光划过夜空,在苍穹中闪烁,流光溢彩,飞落在李子林中,李子林一片光明,借助光亮,白莲子看到枝头上挂着一枚李子,婆娑摇曳,这李子青中带着红晕,红晕中透着成熟,白莲子翘起脚尖,摘下了这枚李子,用香帕轻轻一擦,正欲品尝,刚放到嘴边的李子,像一颗流星,“咕噜”一声滚到肚子里去了。

白莲子自从吞下了李子果,肚子渐渐大了起来,白莲子实言告知父母,母亲以为女儿肚内长病,请名医诊断把脉,名医告知白母,爱女已有身孕,并非染疴生病。

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未婚先孕,有辱门风,白员外夫妇再三逼问白莲子,她据实相告,家人感到蹊跷,食李子怀孕,没有听说过的事呀?白员外也是知识渊博之人,认定女儿肚中的孩子,岂非平常婴儿,必是大福大贵之人。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白莲子肚子越来越大,可就是没有生产的迹象。

九九八十一年过去了,白莲子怀孕八十一载后的农历二月十五,她腹内婴儿撞断母亲的三根左肋跳将出来,这婴儿,白眉毛,白胡须,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赤裸裸就一老叟,一出生就是八十一岁,故而取名“老子”,因吃李子怀孕,故起名李耳。

老子出生后,見母亲伤势严重,危在旦夕,慌忙炼丹救母,并在河滩里采集苔干做药引子,亲自为母亲煎药,喂母亲服下,在老子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母亲的伤慢慢痊愈了,半年之后,可以下地走动了,老子非常高兴。

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传说鹿邑南部有一座山叫隐阳山,此山逶迤连绵,山高坡陡,阻断了交通,让这里的百姓终年不见天日,深受其苦,老子生在鹿邑,欲意为百姓铲除此山。

有一天,老子与朋友饮酒,由于高兴,多贪几杯,返家途中,只觉得头重脚轻,倾身跌于一巨石间,朦朦胧胧之中,忽然有人呼喊:“老君赶山喽!”老子睁眼一看,鹿邑乡亲扶老携幼,向北狂奔。老子眼前一亮,幡然醒悟,“是否上苍遣我搬山?”想到此,顿觉精神抖擞,力大无穷,他挥动长鞭,奋力一挥,只听山崩地裂,火光万丈,隐阳山倾刻断为三截,再挥两鞭,只听轰轰隆隆,震耳欲聋,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隐阳山一截飞向西北,一截直取东南,因为用力过猛,钢鞭断为两截,一截落入东海,成了定海神针,一截戳于脚下。从此后,这里的百姓,没有了大山的阻挡,来去自由,人们赞叹着,感叹着,赞叹老子的神力,感叹着老子为民众赶走了大山,带来了出行方便。

老子赶走了隐阳山,便离开了鹿邑县,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传播道教文化,一去就是数年。

仙源鹿邑——老子的家

​老子在外游逛,总觉得心神不宁,惦记家乡的百姓,于是,他驾青牛,驱白鹭,踏着紫气,一路东来,哪知刚进入鹿邑境内,便大吃一惊,家乡久旱无雨,土地干裂,禾苗枯死,百姓无粮充饥,个个面黄肌瘦,苦不堪言,老子心急如焚,急命青牛用牛角在黄、淮之间犁出一道沟,引来黄河、淮河之水,鹿邑人饮用此水,灌溉农田,到了秋天,庄稼旺盛,五谷丰登,百姓们有了吃穿,安居乐业,无不感念老子的救命之恩。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道教学派创始人,著有五千言的《老子》,又叫《道德经》,道教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教学派,《道德经》也被人们传颂至今。

作者:姜广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