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安徽境内建立了淮北、淮南、皖江三块抗日根据地。为了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保障新四军供给,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破坏中国经济的罪恶行径,安徽三块抗日革命根据地均筹备组建了银行,发行了抗币。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安徽地区抗日根据地货币,极具地方特色,其中不乏稀有珍品。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淮南银行发行的抗币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其位于侵华日军司令部驻地以及汪伪政权首府南京的背后,日伪控制的津浦铁路把根据地分割为路东与路西两大部分。1940 年 4 月,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成立,贺希明、邓子恢、方毅先后任主任。8月,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成立,黄岩、童汉 璋先后任主任。随着路东、路西办事处的成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41年, 中共淮南区党委根据 中央指示决定筹建淮南银行。1942年2月淮南银行成立,同时开始准备发行货币,5月第一批淮南银行币印刷成功。截止到 1945 年淮南印钞厂淮南银行五角改值五圆纸币止生产,期间总共发行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等 6 种面值、18 种版别、 40 种色别的淮南银行货币。



安徽博物院藏淮南银行货币较全,6 种面值均有收藏。其中有2 张抗币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其一是淮南银行五角券,长 122, 宽 63mm, 正面是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的扬州风景图案,其中楼台亭榭一旁的参天古树清晰可见。空心“伍角”二字分布于图案左右。上栏拱型横框内楷书“淮南银行”四个字,中间加盖有“改作伍圆”的蓝色戳印。右部盖有“铜 城”戳(当时天长县治所在地),右下角有红色“总经理印”,左下角有红色“副经理印”, 四角分别有“伍”字字样。五角券背面以红色为主色调,四角均有大写“伍”字,票面中间有116421六位数字。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整个票面显工整精细,应为铜版印制。为何会有改面值的纸币出现?首批印制的淮南币数量不多,面值也不大。而当时法币和伪币的面值很大,周边的经济形势变化迅速,通货膨胀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法币和伪币快速贬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淮南币五角的面额偏小,数量也少。为了应对当时的情况,所以决定将五角券改为五元券,为此还临时刻制了“改作伍圆”的仿宋黑体扁字的木制印章盖在票面上。

其二是淮南银行在民国31年发行的十元券,上面加盖有红色的“路西”字样(图 2)。票面长 143 , 宽 83mm,以绿色为主色调,主题图案是参 天大树笼罩下的茅草屋。四角有空心“拾” 字。主图上方有绿色 “淮南银行”字样, 左右均有红色六位数 编 号 311237。右 下 位置可见红色方形 “总经理印”和“副 经理印”二枚。其背 面以蓝色为主色调, 左侧大海帆船的图 案,右侧有阿拉伯数 字“10”,四角“10” 呈 45°角。此版十元 淮南币有四种色别, 其中绿色有2种,一种加盖有“路西”字 样,一种未有加盖, 红色和黄色各有一种。这四种色别的淮南十元券在安徽博物院均有收藏。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加盖“路西”十元券也与当时特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路西根据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比较复杂,国民党顽固派不但在军事上挑起摩擦,在经济上也开始采取破坏手段。由于淮南币在根据地有极高的信誉,而且相对应的货币物资储备充足,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游击区及边缘地区的群众乐于使用,就连敌占区商人也愿以淮南币结算。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用法币大肆收购淮南币,后在路西根据地套购紧俏物资。针对这种卑劣行径,淮南区党委紧急从路东调集了一批紧俏物资援助路西,并在路西发行的淮南币上进行了加盖, 此举粉碎了敌人妄图破坏根据地建设的举动,进一步稳固了根据地的经济形势。



二 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抗币


淮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于 1940 年3月,其最初是沿用安徽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名义。1941 年10 月正式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以刘瑞龙为主任,刘玉柱为副主任。1942年5月淮北地方银号正式成立。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纸币,共印有8种面额,34种版别, 具体为:一角券 2 种,二角券 2 种,伍角券 3 种,一元券 6 种,二元券 3 种,伍元券 9 种, 拾元券 4 种,二十元券 5 种。其中有“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一元券比较特殊。纸币整体以蓝色作为主色调, 主体图案是农耕和伐木的场面,辅以阡陌小道,正在觅食的鸡群以及远处依稀可见的山峦, 俨然是一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整体票面长130, 宽 65mm。上方有 红色的“淮北地方 银号”加盖字样, 在票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改作拾圆”红色加盖。票 面底部两侧各有六位数红色打印号码 “126006”。背面以红色为主色调, 上端有用“威妥码”拼音表达的淮北地方银号字样。顶部左右两侧有 6 位数黑色打印码。这张纸币从纸张版式以及票面的精美程度来看与其他的“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货币有着较大的差别。从“淮 北地方银号”字样为加盖的情况来判断,该抗币的票面应为其它机构印制。实际上,这批一元券是由淮北地方银号委托皖东北日报,在江淮印钞厂印刷的一元券江淮币上加盖“淮北地方银号”名称及“改作拾圆”字样后,作为淮北币流通使用的。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江淮银行于 1941 年 4 月 1日在当时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成立。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银行,属新四军军部建制。印制江淮银行纸币所用的模版,均是上海地下党组织秘密刻制并运至根据地的。江淮印钞厂的工人和技师也是从上海等大印刷厂秘密招聘的。他们采用凹凸印刷工艺,印出的钞票版纹深、墨层厚、立体感强。对比同时期江淮币一元券与淮北地方银号一元券票面图案完全相同可推断出,“淮北券”票面是实力比较雄厚的江淮银行为帮助其他尚在发展初期的根据地银行提供并加盖使用的。



三皖江革命根据地大江银行发行的抗币


在 1942 年春天,新四军第七师相继开辟铜陵、繁昌地区,含山、和县地区,桐城、怀宁、 潜山地区,望江、太湖、 宿松等地区,创建了皖 中、皖南游击根据地, 打通了与第六师、第二师的战略联系。1942 年 4月27日,为统一领导皖中地区的斗争,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在无为县恍城成立,何伟、 曾希圣先后任书记,皖 江地区有了统一的新政机构。抗战期间,金融秩序非常混乱,日伪为 掠夺根据地的物资,用大量的伪币向根据地套购各种物资,破坏根据 地的经济。为了维护人 民群众的利益,保护根据地的经济不受损失。1943 年 6 月,皖中地区的金融机构大江银行正式成立,并发行大江币,其币值为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等,总共 26 个版别, 36 种色别,第一次发行总数为 100 万元。由于大江币的良好信誉,到 1943 年底,大江银行基本上占领了根据地中心区的金融阵地。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大江银行发行的货币,其中两种较具代表性。

其一是民国 33 年发行的五角券。整体票面以蓝为主色调。长100,宽 63mm, 左上、右上、左下各有各空心“五”字样,左上、右上二个“五”字字形和角度相对应, 并在四角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圆形白点。票面右下角有网格型长方框,内有空心“五角”二字,这应是大江币一个简单的防伪措施。主题图案是五个并排行走的青年,从其衣着和手持的铁锤、锄头、步枪、书籍、算盘来看,应是代表了工、农、兵、学、商这几个行业。红色五字机制打印冠字号位于图案左右两侧。背面色调为深蓝色,上端有大江银行“威妥码” 拼音字样,主题图案也是由代表这五个行业的铁锤、锄头、步枪、书籍、算盘组成。这张抗币从整体票面来看明显具有了当代版画的风格。当时大江厂印钞工人大多是上海中共秘密组织动员来的抗日爱国青年,具有比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大江银行成立之初,由于条件艰苦,纸币模版只能用坚硬的楮树和黄杨树根雕刻印钞木版,因而大江币大多都带有版画风格。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其二是民国 33 年发行的五元券。整体票面的主色调为绿色,主题图案是无为县陈家闸,也是皖江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无为修建的三闸之一,另二闸为 季家闸和黄树闸。票面右下侧有红色 “开”字印记,这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了稳定币值,加 强管理,在大江币上加盖的一种特殊符号。票面左侧有 “行长之印”与“副 行长印”两个红色方形戳印。票面中间底部还有“江淮 印刷所印”六个红色小字。背面与正 面同为绿色,左侧 有农民头戴草帽手握镰刀收割粮食的场面,远处可见持枪的士兵。这张五元大江银行币与五角纸币均具有版画风格,但从票面版式对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印制初期采用木刻印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后来银行设法从上海运来汪伪印刷厂印制钞票的花边、花角和底纹模版,并重新拼制了图案,将大江银行的“角”“圆”等用照相制版技术翻印到锌板上, 这样新版大江银行币的原版就制作完成了。采用了胶印技术后,印制数量也大大超过了木刻版本,可以满足根据地的需求。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及其特征


通过对这些安徽抗日根据地货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特征:

一、所用纸张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就是当时抗战环境中 , 敌人对各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别说是印钞纸,就是一般的书写用纸也被严密封锁。印钞用纸的质量要求很高,需要既结实又光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安徽各大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淮南抗日根据地请商人从敌占区上海购买了道林纸;皖江根据地的大江银行开始用楮树皮土法炮制制成印钞用纸, 后期也去上海购买过纸张;淮北地方银号前期也从上海采购印钞纸张,后期因为用量太大 和敌人的严密封锁,也开始制造土纸加入使用。这样下来,就造成了安徽各抗日根据地年分、 批次不同的抗币,纸张的质量也就各不相同。

二、版式不尽相同,形成独特风格。安徽境内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印钞所用的模板各不相同。淮南银行采用了从上海采购的铜版以及后期自力更生用枣木制作木版;淮北地方银号最初采用石印印制;大江银行用坚硬的楮树和黄杨树根雕刻印钞木版,形成了独特版画的风格。

三、独特的防伪技术。抗战时期的金融斗争异常复杂和尖锐,敌伪频繁制造假币,扰乱根据地金融市场。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地也各出奇招应对。淮南币在印刷过程中印上精美的底纹,同时在背面的团花纹中暗刻淮南银行的小字,散藏在图案之中,肉眼极难分辨。并且在 1942 年就开始采用正反二套色, 到 1944 年发展到了正反四套色。大江币也自行设计了一些防伪暗记,比如在铜版十元券陈家闸图案中就隐有“C.K”二个字母,(代表中共的意思);淮北抗日根据地在淮北币的防伪上做到群策群力,除了提高纸张质量,制造暗记,还广泛发动根据地群众,“发现伪造边币时,不要声张,追究逮捕之”,为淮北币的防伪筑起了安全的高墙。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每一张小小的根据地货币都凝结着当时设计制版以及印刷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通过这一张张抗日根据地钞票,可以体会到抗战期间安徽根据地银行是如何在一个艰辛的环境下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抗战,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的特殊贡献。


参考书目:

章书范编著:《淮南抗日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赵丙乾主编:《淮北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作者:徐海涛 中国钱币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