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英雄凋零,眾星隕落。怎樣用一句話來形容漫威宇宙“無限傳奇”的結束,我想借用英國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小說《終結的感覺》中描述的樣子:時間先安頓我們,繼而又迷惑我們。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實我們只是安然無恙而已。我們以為自己很有擔當,其實我們十分懦弱。我們所謂的務實,充其量不過是逃避現實,絕非直面以對。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復聯4》之後的社會影響,對我而言,更像是許多人青春時代的終結與幻滅。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人生如戲,在我們感慨時光飛逝的同時,十年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遺憾。放映過後,最使人聯想的,是過去一年名家遠去的疼痛與記憶。那是風起雲湧的20世紀,一批又一批的傑出代表恰似英雄輩出,在各自的領域艱苦卓絕,書寫傳奇,成為大家。他們的作品、陪伴以及影響,聯結了幾代人的記憶,就如同鮮明而深刻的時光座標,千差萬別,卻歷歷在目。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說英雄,道英雄,《新華每日電訊》這樣評論: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我們卻還未習慣於告別。霍金,金庸,李詠,斯坦·李…昔日那些與我們人生記憶連續交織的人物,像是「復仇者聯盟」中窮盡畢生精力的超級英雄,他們是學界與民族的脊樑。幻想裡,我們總以為霍金能成為鋼鐵俠,金庸會變成雷神托爾,李詠康健如綠巨人,而斯坦·李,依舊是英雄世界的路人甲,與形形色色的身影似曾相識,又未曾交鋒,全世界因為他們的事蹟讚不絕口,而當終局來臨,一切都開始陷入沉默。

城市尚在,但藝術精神,幾近萎縮。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不可否認,漫威宇宙的“無限傳奇”真的可以謂之「傳奇」。11年,22部電影,從英雄的悉數登場,到復仇者們的強力集結,從超級英雄的鼎盛加冕,再到宇宙勢力分庭抗爭的終結,漫威宇宙系列的票房一次又一次刷新影史票房紀錄。截止日前,其全球票房已經超過《泰坦尼克號》的21.875億美元,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二。雖然直指全球冠軍《阿凡達》的27.88億美元,但就當前現況來看,增速暫時低於預期,走勢漸趨平緩,北美餘量不足,後勁乏力。漫威超越「阿凡達」的奇蹟還會不會發生,我們不得而知,但談起整部系列的野心、執念、妄想,令人生畏,又欲罷不能。特別是首映前後漲速激增的整體票價,即便是有關部門已經對此下達了通知整治,卻依舊無法完全迴歸昔日的“電影票自由”。相比《復聯3》與《流浪地球》首日均價的37.9元與55.8元,可以說,院線靠票價上漲拉高票房成常見套路,影城生存現狀不容樂觀,而作為「漫威迷」的我們,一次性補交了之前欠下的“債”。

“明星加劇的市場化”以及“IP過熱”註定引發影視產業的短期陣痛,面對資本日益退潮,對賭變成“靈丹妙藥”,《復聯4》熱潮之後,因過度擴張的中國電影院,勢必要為此次加價付出沉重代價,竭澤而漁的行為,會否把越來越多的觀眾推離電影院,有待觀測。

沒有哪個奇蹟是不需要代價的,「樹大招風」的人生至理,不是說說而已。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回顧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復聯4》最後的收官,最巧妙的設計在於“三巨頭退役計劃”的徹底告終。影片講述的是在「無限戰爭」之後,迴歸地球的超級英雄重新奪回無限手套的能量,逆轉了滅霸的所作所為。表面上看,英雄們依託“回到未來”的手法,對於人類生存與理想所涉及的哲學問題做了一系列探討,最後拯救了世界。而其實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通過時間旅行的穿梭與尋覓,喚醒冥冥之中的善良,將真摯的情感與錯落交織的矛盾業力輪轉,以不完美的完美,宣告另一種「團聚」的到來。

黑寡婦為了世界,獻出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鋼鐵俠的女兒,或許會原諒父親的犧牲;美國隊長,選擇了現實,真的英雄垂暮。而導演羅素兄弟,讓影迷朋友得到徹底的“情感宣洩”,即便節奏匆匆,閃回無數,但影片最後的掌聲,是觀眾最直接的回饋。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英雄亦凡人,凡人亦英雄。當一切告別在生活裡,忘不掉的,永遠是記憶。很多時候,心裡總會有一些位置不會變,倘若有一天,我們可以重拾美好,我希望是昔日熱血如昨,讓我們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坐在電影院,再一同經歷——無限傳奇。

《復仇者聯盟4》 丨 無限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