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外界对川菜的误解太多:川菜=火锅

,或者是刻意用麻辣重味掩盖的平庸食材;也有很多人觉得,川菜是平民料理,难登大雅之堂。就算来成都,不少人也不了解哪儿有好吃的,去连锁餐厅打卡就算,实在可惜。

龙森园

琴台路60号 | 人均130

我问,落地第一顿就吃火锅,接下来几天不会自带火锅香氛吗?

答曰:吃完身上有味是因为市面上常见的重庆火锅多用牛油,还有的店家为了更「香」,会在底料里加增香剂。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红糖糍粑和酥肉必点啊

不似重庆火锅,成都火锅常用「清油锅」,菜籽油为基底。老汤也不过是加了几味药草,飘着芹菜。

白锅的汤可以喝,闻起来植物的异域香气很足,喝进嘴却是清淡的。服务生加了几滴藤椒油,把汤里的鲜味吊出来。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油碟里面加了木姜子(山胡椒),带植物的微酸,类似冬阴功的香茅的香气

这家的牛舌和牛肚口感极好,脆、香、韧。上面出过镜的是「风味人间」拍过的四川特产龙须笋,用竹签把鲜笋挑成细丝晒干,煮了很久还是爽脆的。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我拍的吃法是不正确的,内脏应该蘸干碟

与一般认知大相径庭,成都火锅讲究的是味型平衡,意在追求鲜香细腻,而非一味的刺激感。

而且身上真的没有火锅味。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 境斋茶舍

西安中路62号商务楼顶楼801 | 人均60

食导们探店时从无数茶铺中选出来的一家。整个建筑包括顶棚都是老板搭的,摆满了各地淘来的器具陈设,甚至砌了半堵墙放了个佛头。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两猫一狗,躺在蒲团上饮茶消食,少不入川诚不我欺。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杨伯英传统杂酱面

铜丝街19号附13号 | 人均20-70

这家店上过二更,杨师傅早年在岷山饭店(成都老牌星级酒店)待了七八年做到主厨又出来,一家小面店只有夫妇两人。食导他们和师傅混熟了,于是能吃到各种off menu,绝对信任,可以笑称是苍蝇馆子版本的omakase了。

穿过典型的成都市井短巷,放浪不羁的师傅一只脚登在条凳上切料,用菜刀柄捣豆豉,再「啪」地把菜刀斜剁在砧板上。一旁的桌子摆了一兜兔肉,一兜排骨,美蛙在塑料袋里蠕动。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杨师傅火工很好,对食材也很有讲究。大铁锅接了个气罐子架在路边炒,宽油退散,卤鹅转眼变爆鹅

最惊艳到我的却是青椒,皮脆内里绵软,口感是清甜的。南昌老家的青椒是辣和呛,上海超市卖的都寡淡无味,多少年没有吃到这一口!

蟹黄鸡汁锅贴,鸡油刚煎好,皮韧薄脆,第一口下去一包油直流到下巴上

红油兔丁。第一口是凉、甜,五分钟前还眼看着花生米从半炒锅的宽油里沥起来,盘子里夹了入口却是香酥轻盈的,然后是温和的香辣,最呛口的反倒是葱。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杨师傅自制的红油辣酱,加了坚果和虾干,说只能拌饭,拌面太浪费了

也吃了店里招牌的素椒杂酱面,难以形容的神仙味道,光看拌面都是享受。另一碗是土鳝,一条足有手掌长,Q弹口感绝非一般养殖货可比。还有一碗是鸡杂,郡肝、鸡血等配料巨大,椒是略酸口的脆泡椒,面是和韭叶子不一样的棍棍面。

名不虚传的素椒面,不说了看图吧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小火热着的鸡汤也端上来了,金黄色,很清淡,入口当归味,喝得差不多才发现碗底摆着白果,巨大软糯。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裸食说,杨师傅今年58,估计顶多还有3-5年可以吃。很多大厨隐退后就摆龙门阵去了,难得还有人在料理上持之以恒并享受乐趣,而我们能在此撸着猫狗等候刚出锅的美味:「在成都地界上能吃到这样的料理,是一种幸运。」

刘孃串串

太升南路282号附2 | 人均20

位置极少而人气旺盛,相传要提前俩礼拜预定。本来没指望吃上,只是想看看他家大半个世纪前的古宅民居。只有午市,一天4000串肉多了没有。不码味挂料,不提前腌制,仅靠锅底的味和肉的本味。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这是成都人小时候的味道,两个人一大把还带两罐可乐,最后结账35块钱。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直接从辣锅底捞出来进盆子,蘸干碟吃

芙蓉凰

光华村街66号 | 人均80

1958年,成都有两家顶级餐馆:成都餐厅,芙蓉餐厅。成都餐厅倒了,芙蓉餐厅的厨师温星开了现在的芙蓉凰,还原50.60年代的后厨技艺,聘请40岁上下的服务员,体现老派传统川菜的底蕴。很多一年难得出一次门的本地老人,就是要去这家的年夜饭。

成都,不仅是网红第一城,她比网红更有毒

隔壁桌偶遇温星师傅本人,师属川菜大师张淮俊的门下

相传这家的宫保鸡丁是成都第一:口味完全正确,入口首先是爆干的糊辣香,然后是微微的酸甜味,内敛而不如糖醋那样直白粗暴,是为「荔枝口」。
贝老师说,川菜在古代其实有一批甜口的菜肴:「蜀睹豚鸡骛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出自魏文帝曹丕《与朝臣诏》)」自贡产盐声名在外,却鲜有人知糖业发达的内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