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下半場,光靠技術還不夠

增量轉為存量,中國車市下半場對於車企來說無異於一場豪賭,賭的不僅僅是運營策略,更賭企業技術儲備以及營銷手段,有限的市場剛需下如何才能揣測消費者的消費意圖,這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日前,Morketing發佈了一份《汽車行業營銷花費榜單》,清楚的向所有市場生態參與者透露了全球頂級車企在營銷上的支出,全球發展最快、發展最強的大眾集團,去年投入了1759億做營銷,這一支出一再超過了大眾在研發上的支出。

中國車市下半場,光靠技術還不夠

如果塑造更好的品牌形象,讓各層次、各區域消費者為自己的產品埋單,讓大眾在營銷上大費周章,而除了全球最捨得做營銷的大眾集團,吉利也曾高喊“產品是船,營銷是帆”的口號,從多個角度分析,企業想要更好的搶佔市場份額,要做的不僅僅是研發工作,還需要通過營銷來提升品牌價值,作為市場生態鏈的重要一環,營銷與技術同樣重要。

存量之爭中,企業技術儲備能夠通過零配件供應商縮小差距,全球範圍內業績穩中上漲的博格華納、愛信、電裝、採埃孚等企業足夠能夠說明,全球車企足夠重視全球化發展,而零配件供應商做出最重要也是崛起速度最快的一環,能夠彌補車企之間相互的技術儲備差距。

中國車市下半場,光靠技術還不夠

對於車企而言,自我技術的研發儲備的確重要,但全球貿易時代還需要打出差異化的王牌。

如何打出這張牌,單單看自己手中的技術還不夠,還需要在營銷上做足準備,通過向消費者展示品牌價值、企業技術、產品優勢,才能夠在錯綜複雜的消費市場中獲得精準用戶的認可,這才是關於營銷最有價值的解讀。

大數據的到來,能夠賦予營銷如同技術一般的影響力,對於有準備有策略的企業而言,營銷能夠幫助企業分析用戶行為、用戶特徵,有助於引導產品設計走向、保證營銷活動的高效高質量開展,此外營銷配合大數據能夠做更好的企業危機監測,挖掘更多的客戶群體,最重要的一點是,營銷能夠幫助企業發現新市場,打造新的趨勢。

中國車市下半場,光靠技術還不夠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聲音,“xx銷量不好,只是它不會做營銷”,無論分析結論是否正確,我們能夠從這種言論中找尋到營銷對企業的重要性,通過高頻率、長週期的圈層、事件營銷,打造更好的品牌價值,才是營銷的最終目的。

而與營銷相互配合的,必然是更加出色的技術沉澱。

中國車市下半場,技術仍然是主要驅動動力,下半場的中國汽車品牌要做的就是走出去,面對海外市場競爭力更強的友商,營銷搭配著技術雙重戰略,才能夠保證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中國車市下半場,光靠技術還不夠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企業運營市場的方向發生明顯的變化,不會搞營銷的企業更像閉門造車的企業,營銷不是一個單鏈過程,與用戶、與市場交互才能夠向市場傳導品牌價值,讓用戶瞭解品牌價值,企業也才能夠了解用戶所需。

從最近兩年中國企業的發展狀態上分析,重營銷這個話題,相比於過去視營銷為敝履的時代,當下將營銷與技術能夠通分量而行,這屬於行業成長帶來的直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